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和风

作品数:16 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凹陷
  • 7篇莱州湾凹陷
  • 7篇成藏
  • 6篇油气
  • 4篇油气成藏
  • 4篇黄河口凹陷
  • 3篇盐构造
  • 3篇源岩
  • 3篇三角洲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浅水
  • 3篇浅水三角洲
  • 3篇渤海海域
  • 2篇断层
  • 2篇盆地
  • 2篇走滑
  • 2篇走滑断层
  • 2篇晚期
  • 2篇晚期成藏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孙和风
  • 3篇张春生
  • 3篇肖玲
  • 3篇邹华耀
  • 2篇陈戈
  • 2篇庄新兵
  • 2篇杨元元
  • 2篇彭文绪
  • 2篇刘忠保
  • 2篇施冬
  • 1篇周心怀
  • 1篇李楠
  • 1篇魏刚
  • 1篇姜雪
  • 1篇辛仁臣
  • 1篇王德英
  • 1篇彭刚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的形成和演化被引量:81
2009年
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莱州湾凹陷是在新生代裂谷基础上形成的凹陷,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走滑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主要以伸展断陷作用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北部边界铲式大断层下降盘;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凹陷沉积中心沿走滑断层向东北迁移;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受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该区表现为挤压反转,产生了盐拱和反转构造。走滑断层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东营组烃源岩分布和沉积体系展布有较大的影响,对晚期成藏也有较大的影响。
彭文绪辛仁臣孙和风吴奎史浩王德英
关键词: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拉分盆地盐构造
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特征模拟,并结合晚期构造活动、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展布特征,探讨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晚期生烃是浅层岩性砂体的成藏基础,岩性圈闭的富集受"构造-断裂-层序"三要素控制,构造背景是长期的油气运移区,构造-断裂相结合决定浅层明下段油气优势通道;断裂-层序控制岩性圈闭的有效性,断裂与砂体类型的耦合关系影响岩性砂体的油气充注能力;层序-构造控制岩性圈闭类型.BZ25-26、BZ28-34、BZ29-35及南部斜坡区是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孙和风周心怀彭文绪王德英牛成民
关键词: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被引量:18
2010年
高分辨三维地震可视化及方差切片分析显示,郯庐断裂渤海海域莱州湾段北北东向断裂系发育。断层在水平方差切片上的拖拽现象、断裂带内部断层的组合关系以及凹陷沉积中心的迁移等,表明古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右旋走滑运动。假设在东、西两支断层的走滑拉分作用下,根据可容纳空间不变原理,设计了三角形模型、长方形模型、半地堑型模型以及地堑型模型共四种模型,计算莱州湾凹陷南北长度和凹陷深度的关系,其中半地堑模型计算得到的郯庐断裂的水平位移为7km。结合断层的平面分布和断层的切割关系,表明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难以控制莱州湾凹陷的形成,走滑拉分作用只是在走滑断裂带内部形成了局部小型洼地,其规模很小,影响非常有限。
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
关键词:郯庐断裂走滑断层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
黄河口凹陷湖相烃源岩发育机制被引量:10
2010年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为典型的富生烃断陷盆地,发育有沙河街三段(E2s3)、沙河街一段(E3s1)和东营组下段(E3dL)3套湖相烃源岩。E2s3和E3s1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IA为主,个别为III型,姥植比均小于2.0;E3dL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为混合II型偏向IIB型,姥植比大于2.0。针对不同层系烃源岩的差异,通过对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和古气候分析以及古盐度计算,探讨凹陷充填样式,建立与源岩发育的关系。E2s3为平衡充填型湖盆,发育的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是优质湖相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湖泊类型。E3s1为欠充填型湖盆,水质略咸化,发育的源岩有机质丰度略低于E2s3。E3dL由平衡充填型湖盆过渡到过充填型湖盆,有机质丰度变化大,生烃潜力明显低于欠充填型湖盆和平衡充填型湖盆。
庄新兵邹华耀姜雪杨元元孙和风
关键词:烃源岩黄河口凹陷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被引量:7
2004年
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
张春生刘忠保施冬肖玲孙和风陈戈
关键词:数值模拟砂体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盐构造特征及成藏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首次在渤海海域揭示了盐湖沉积体系及盐相关构造。利用最新钻井资料,分析区域构造应力背景,结合地震反射特征,认为垦利11区盐构造处于盐枕发育阶段;盐层厚度北部大于南部。盐构造活动形成了垦利11区近源、短距离运移的成藏特征,围绕盐体的含盐热流体对油质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垦利11区发现的油气集中在盐上层,分析表明垦利11区盐下层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保存条件,是重要的目的层系。
孙和风周心怀彭文绪王德英彭刚
关键词:盐构造热流体油气成藏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近源晚期优势成藏模式被引量:59
2009年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南部海域一个富生烃凹陷,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中-浅埋深(1200~1800m)、原油密度中等、产能高(新近系最高455.3m3/d)等特点。油气成藏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主要成藏时间为5.1Ma以来,主力油层明显受层序控制,油层主要分布于最大湖泛面以下,成藏模式可以归纳为"近源晚期优势"。5年来(2004—2008年),该凹陷勘探地质成功率为85%,平均单井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713×104m3,至2008年已经钻探近100口探井。在20世纪80—90年代初发现渤中25-1/S、渤中34-2/4、渤中28-1和渤中26-2等油田的基础上,近几年相继发现了渤中34-1、渤中28-2S、渤中29-4、渤中26-3等中、浅层中型油气田,形成了渤海南部海域油气发现的新高潮。
彭文绪孙和风张如才余宏忠张新涛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晚期成藏黄河口凹陷渤海海域
秦南凹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被引量:22
2011年
2009年钻探凹陷南侧的QHD29-2构造,揭示了千万吨储量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油气藏。秦南凹陷总体上研究程度比较低,文中从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生烃史模拟和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方面探讨了秦南凹陷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秦南凹陷发育3套烃源岩,沙河街烃源岩为好烃源岩,其中沙一段烃源岩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东下段烃源岩为中—好烃源岩。油气运移模拟表明:QHD22-2和QHD22-1不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导致油气贫化;石臼坨凸起油气田应有秦南凹陷的贡献;辽西低凸起南末端和秦南1号断裂的下盘等圈闭为有利勘探区。
庄新兵邹华耀李楠杨元元孙和风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7
2009年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孙和风周心怀彭文绪
关键词:莱州湾凹陷成藏动力学应力场流体势
渤海南部黄河口凹陷晚期成藏特征及富集模式被引量:70
2011年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油气藏主成藏期为距今5.1 Ma以来。研究结果表明,晚期快速生烃、晚期垂向断裂输导、近源成藏和晚期充注是黄河口凹陷油气晚期成藏的主要特征。沙河街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区域性储盖组合、优势运移通道和新构造作用形成的相关圈闭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古近系近源压控和新近系断控浅水三角洲富集模式是黄河口凹陷最重要的两种油气富集模式。
孙和风周心怀彭文绪邹华耀杨波贺电波曾萱
关键词:黄河口凹陷晚期成藏浅水三角洲走滑断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