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春梅

作品数:8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病例
  • 3篇病例对照
  • 3篇病例对照研究
  • 2篇预后
  • 2篇粘连分离术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2篇宫腔粘连
  • 2篇宫腔粘连分离
  • 2篇宫腔粘连分离...
  • 2篇分离术
  • 1篇药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再粘连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乳腺癌术

机构

  • 8篇北京市垂杨柳...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于春梅
  • 2篇方芳
  • 2篇张丽杰
  • 2篇高梅娟
  • 2篇段华
  • 2篇王永军
  • 1篇欧文静
  • 1篇李婧
  • 1篇张盟思
  • 1篇梁庆成
  • 1篇王凯
  • 1篇张凡
  • 1篇马晓萍
  • 1篇纪凤颖
  • 1篇赵景波
  • 1篇郭睿
  • 1篇付登科

传媒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提供数据。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307例,分析化疗后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特点。结果本组307例患者,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14.98%,主要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及消化道为主,分别占41.31%、17.39%、13.04%及10.87%。共分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44.23%),革兰阳性菌16株(30.77%),真菌13株(25.00%)。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筛选显示,OR(95%CI)值分别为:年龄2.251(1.637~5.829),白细胞计数<4×10~9/L 4.912(2.687~9.358),住院时间3.615(1.286~9.164),化疗周期>3个7.342(3.687~11.256),抗生素使用>2种3.982(1.398~6.254),QLQ-BR23评分3.216(4.621~6.24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89(1.036~2.036),CD4^+/CD8^+比值3.167(1.679~6.948)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主要控制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及消化道感染,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
高梅娟张丽杰于春梅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
宫腔粘连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43/50)患者为宫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40/5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茹晓莉段华王永军于春梅方芳
关键词:再粘连
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1~12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期入院的外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乳腺癌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示,流产次数(OR=1.633,95%CI=1.232~4.152)、肿瘤家庭史(OR=3.328,95%CI=1.953~5.549)、体质指数(OR=1.779,95%CI=1.146~5.091)、精神刺激(OR=2.487,95%CI=1.753~4.436)、初潮年龄(OR=0.623,95%CI=0.312~0.884)、母乳喂养时间(OR=0.832,95%CI=0.421~0.998)、生育胎数(OR=0.635,95%CI=0.312~0.972)、水果食用频率(OR=0.532,95%CI=0.318~0.893)为乳腺癌的影响因素。结论流产次数多、有肿瘤家庭史、体质指数高、精神刺激是乳腺癌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晚、母乳喂养时间长、生育胎数多、水果蔬菜食用频率高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
于春梅纪凤颖付登科
关键词:乳腺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宫腔粘连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00%患者为官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0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茹晓莉段华王永军于春梅方芳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预后
睡眠时间与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用)χ2、u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以睡眠时间6—8h者为基准相比,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围比值、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脂指标后,睡眠时间〈6h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2.81,95%CI:1.68-4.70);睡眠时间〉8h者与脑梗死无关联(OR=0.76,95%CI:0.48-1.20)。按照性别分层后,睡眠时间〈6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且女性睡眠时间〈6h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5.58(95%CI:1.78—17.52)、2.00(95%CI:1.10—3.64)。结论睡眠不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李婧马晓萍于春梅欧文静张盟思梁庆成赵景波
关键词:脑梗死睡眠不足病例对照研究
皮肤肿瘤156例病理学分型与临床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皮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与致病因素、年龄、风险因素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156例皮肤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皮肤肿瘤的病因、病理学分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 对皮肤肿瘤进行分型,并对年龄、职业及暴露风险因素等观察良恶性肿瘤的组间差异进行观察,对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结果 的相关性进行总结.结果 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良性肿瘤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P〈0.05);男女患者在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暴露部位的患者皮肤肿瘤的发病率较高(P〈0.05);良性病理组与恶性肿瘤组间比较:40-59岁、60-79岁组的发病率与20-39岁组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7,P=0.025),临床表现中存在反复破溃出血、病程超过6个月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而色素沉着、瘙痒、性别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年龄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组织病理学分型对皮肤肿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沈立飞徐文博于春梅
关键词:皮肤肿瘤病理学分型致病因素年龄
特异性eIF-4E siRNA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表达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eIF-4E siRNA序列构建于腺病毒载体pLP-Ade-X,经包装细胞包装后得到高滴度重组腺病毒pLP-Ade-4EsiRNA(psiE)。将腺病毒psiE感染SKOV-3细胞,用定量PCR进行eIF-4E基因表达检测,然后应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感染后细胞内VEGF、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病毒检测结果与预期相符,real-time PCR可检测到感染重组腺病毒psiE后SKOV-3细胞没有eIF-4E基因表达;病毒感染后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到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均受到显著的抑制(均为P<0.01);此外病毒感染的SKOV-3细胞中VEGF、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封闭eIF-4E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侵袭和运动都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MMP-2、MMP-9表达相关。
茹晓莉张凡郭睿于春梅王凯
关键词:EIF-4E重组腺病毒VEGF
抗糖尿病药物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抗糖尿病药物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417例新发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糖尿病诊断5年内的)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30岁有T2DM病史(诊断5年内)的女性438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且无其他肿瘤病史,年龄≥30岁,病例间无任何血缘关系。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乳腺癌其他危险因素及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混杂因素的调整使用多元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及婚姻状况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被动吸烟、流产史、工作或家庭压力及无体育锻炼与糖尿病者患乳腺癌有统计学关联,OR(95%CI)分别为:4.986(3.330-7.465)、2.357(1.780-3.122)、3.036(2.221-4.149)及1.687(1.199-2.374),其他因素,如吸烟史、饮酒史、月经初潮、绝经、母乳喂养、体质指数、产第一胎年龄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强度、月收入、被动吸烟、体育锻炼、流产史、工作或家庭压力及体质指数后,二甲双胍药物与乳腺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OR=0.170,95%CI:0.125-0.259),磺脲类药物与乳腺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OR=2.357,95%CI:1.460-4.025),胰岛素与乳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OR=1.236,95%CI:0.969-2.857)。结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而磺脲类药物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与乳腺癌没有关联。
高梅娟张丽杰于春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