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组腺病毒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2篇动物
  • 2篇治疗性
  • 2篇治疗性疫苗
  • 2篇人宫颈癌
  • 2篇重组腺病毒载...
  • 2篇腺病毒载体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动物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河豚
  • 2篇河豚毒素
  • 2篇病毒
  • 2篇病毒DNA
  • 2篇病毒颗粒
  • 2篇病毒载体
  • 1篇人乳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马原栋
  • 3篇杨峥嵘
  • 3篇郑义
  • 3篇黄来强
  • 3篇万骏
  • 1篇张锦芳
  • 1篇羊东晔
  • 1篇张荣庆
  • 1篇罗海波
  • 1篇武振龙
  • 1篇胡江春
  • 1篇谢莉萍
  • 1篇王书锦
  • 1篇王海峰
  • 1篇彭扬洋
  • 1篇赵洁

传媒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PV16,18,58-mE6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克隆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HPV16,18,58三亚型E6-E7优化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获得适合国情的宫颈癌HPV三价治疗性候选疫苗打基础。方法常规扩增、构建HPV16,18,58的E6-E7融合基因,PCR定点突变消除其转化活性后以IRES相连并重组入pAdeno-X腺病毒载体系统;体外细胞、软琼脂培养及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突变基因转化活性去除情况;重组腺病毒电击转染293包装细胞,Western blot分析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三型重组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其中突变基因的转化活性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等显示所构建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PV16,18,58三型E6-E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有效消除了其转化活性,为下一步疫苗研发打下了基础。
杨峥嵘马原栋万骏郑义王海峰赵洁彭扬洋罗海波羊东晔黄来强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腺病毒
海洋细菌THB306及其发酵产物河豚毒素的研究
马原栋
关键词:河豚毒素海洋微生物发酵产物
人宫颈癌的一种治疗性疫苗
本发明公开了人宫颈癌的一种治疗性疫苗。该疫苗的活性成分是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包括HPV16mE67、HPV18mE67和HPV58mE67以及连接三者的短核苷酸片段的转录融合三基因片段插入Ade...
黄来强郑义杨峥嵘万骏马原栋
文献传递
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制剂制备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是利用从红鳍东方豚分离出的能产生TTX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河豚毒素。包括摇瓶发酵法、分批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使用拟诺卡氏达松...
张荣庆谢莉萍王书锦胡江春武振龙马原栋张锦芳
文献传递
人宫颈癌的一种治疗性疫苗
本发明公开了人宫颈癌的一种治疗性疫苗。该疫苗的活性成分是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包括HPV16mE67、HPV18mE67和HPV58mE67以及连接三者的短核苷酸片段的转录融合三基因片段插入Ade...
黄来强郑义杨峥嵘万骏马原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