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乳腺
  • 3篇梗死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卵巢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病理
  • 2篇病因
  • 1篇单侧
  • 1篇蛋白类
  • 1篇毒效
  • 1篇修复手术
  • 1篇腋窝
  • 1篇预后
  • 1篇粘蛋白
  • 1篇粘蛋白类

机构

  • 1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张磊
  • 3篇滕继军
  • 3篇牛兆河
  • 3篇王海波
  • 2篇王雪
  • 2篇丁玉宝
  • 2篇朱琳
  • 2篇王艳
  • 2篇赵淑萍
  • 1篇吴琍
  • 1篇崔荣新
  • 1篇刘云
  • 1篇马波
  • 1篇张晨
  • 1篇刘广琴
  • 1篇朱德璋
  • 1篇柳晓义
  • 1篇吕志栋
  • 1篇曲慧利
  • 1篇王笑峰

传媒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胸部伤口的固定带
一种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胸部伤口的固定带,包括包扎带主体和弹性肩带,所述包扎带主体包括胸前创面加压区、对侧胸部加压区、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所述对侧胸部加压区为较轻薄透气非弹性材料,并有乳罩样突出;胸前创面加压区为一非弹性整体...
牛兆河张磊王海波孔滨
文献传递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及Cox回归模型对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率计算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7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乳头状癌1例。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与化疗(P=0.011)、内分泌治疗(P=0.005)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肿瘤分期(P=0.00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P=0.025)、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8)及内分泌治疗(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临床分期较晚,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路扬勇王海波张磊曲慧利柳晓义吕志栋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石膏模型消毒后物理性能及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物理性能的影响及消毒后的抑菌效果。材料与方法采用四种不同的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微波加热、碘伏喷雾和84消毒液调拌法。①制作个50mm×10mm×5mm的自凝树脂长方体模具,翻制普通硬质石膏和超...
王雪刘云王艳朱琳丁玉宝张磊
文献传递
卵巢甲状腺类癌1例
2012年
病人,女,53岁。因腰酸伴乏力4个月,查体发现盆腔包块20余天入院。病人4个月前出现腰酸、乏力,休息后可缓解,无其他不适。病人自诉有心脏病史10余年,偶伴心动过速及心肌缺血发作,未经系统治疗;月经初潮年龄19岁,经期3~4d,月经周期24~25d,绝经年龄47岁,无痛经,无流产史,适龄经阴顺产1女。体检:血压23.4/12.9kPa,心、肺、肝、脾无异常。
朱红荣赵淑萍张磊
关键词:卵巢病例报告
鼠-人嵌合抗粘蛋白1 IgG1全抗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2012年
目的获得鼠-人嵌合抗粘蛋白1(mucin1,MUC1)IgG全抗体,降低鼠源抗MUC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的异种免疫原性,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制备,初步分析其特性。方法 PCR扩增鼠mAb-6E3可变区编码基因,通过特异性限制性酶切位点克隆入含有人源IgG1抗体恒定区的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表达载体,获得IgG全抗体表达质粒,瞬时转染293T哺乳动物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细胞内人源IgG抗体表达,收获转染细胞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分析所制备IgG抗体分子特点及其与MUC1抗原的结合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所构建鼠-人嵌合IgG表达质粒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分泌到细胞上清,纯化后蛋白质电泳分析与预期IgG抗体分子大小一致,能够与变性或天然状态下的T47D肿瘤细胞表面MUC1特异性结合,经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表明抗体的亲和力约为KD=2.8×10-7M。结论获得鼠-人嵌合抗MUC1 IgG抗体,具有与MUC1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陈庆峰牛兆河刘翠翠王笑峰吴俐张磊
关键词:乳腺肿瘤粘蛋白类嵌合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病因分型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病因所致的脑梗死病人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记录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按照TOAST以及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方法进行分类,并比较两种分型方法各型的构成比及各型病人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TOAST分型,以LAA型最多(39.4%),然后依次为SAD型(30.9%)、SUD型(23.9%)、CE型(3.9%),SOD型最少(1.9%);按照改良TOAST分型,AT型最多(58.3%),然后依次为SAD型(21.6%)、SUD型(15.1%)、CE型(3.1%)、SOD型(1.9%)。改良后方法使SUD型减少,AT型显著增多。两种分型方法的各型病人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27.64、25.32,q=4.06~12.61,P〈0.01),在脑梗死中以CE型Hs-CRP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型,LAA型或AT型显著高于SAD型(q=2.90~9.27,P〈0.05、0.01)。结论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能较全面地对脑梗死进行分型,减少不明原因的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在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中明显不同,可作为脑梗死病因分型的依据之一。
张磊刘广琴滕继军张晨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病因学
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病人BRCA1基因外显子2和20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病人乳癌易感基因-1(BRCA-1)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乳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地区家族性乳癌病人(家系中至少一个一级亲属有乳癌患病史)30例、早发性乳癌(发病年龄<35岁)25例为实验组,以20例乳腺良性肿瘤病人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外显子2和20的序列中均未发现有突变。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2和20上的序列突变对青岛地区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发生的影响不大,有待于寻找BRCA1基因的其他突变热点。
张磊吴琍曹明智
关键词:BRCA1基因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eIF-4A蛋白表达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08-01-01-2012-12-31住院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1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23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IF-4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A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3.33%)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60.87%)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7,P<0.00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2.00%)及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8,P<0.00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87.80%)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9,P=0.016。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IF-4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39,P=0.215。eIF-4A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χ2=7.080,P=0.020)、组织分级(P=0.002)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8)呈明显的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χ2=0.035,P=1.00)及卵巢上皮癌的病理类型(χ2=0.093,P=1.00)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IF-4A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并参与淋巴结转移过程,eIF-4A蛋白可能成为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赵天天马德花张磊朱德璋桑昌美赵淑萍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巢上皮性癌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熔模材料对铸造冠边缘精密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四种材料的熔模冠在完成后不同时间边缘浮升量的变化及其铸造冠边缘精度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用统一标准模具翻制40个超硬石膏代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个分别采用日进公司的Cast ng Pattern Resin,松风硬...
王雪崔荣新王艳朱琳丁玉宝张磊
文献传递
腹型肥胖与脑梗死及其TOAST分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腹型肥胖与脑梗死及其病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脑梗死病人304例,正常对照282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BMI)和腹围进行比较。并比较脑梗死合并腹型肥胖254例与脑梗死非腹型肥胖50例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按照TOAST分型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者所占比例及收缩压、空腹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37.958~78.690,t=2.253~12.199,P〈0.05),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t=2.409~7.109,P〈0.05)。两组腹型肥胖所占的比例、BMI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所占的比例、腹围及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病人腹型肥胖组男性所占的比例低于非腹型肥胖组(χ2=5.531,P〈0.05),有糖尿病史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LDL及尿酸在腹型肥胖组明显多于或高于非腹型肥胖组(χ2=7.240,t=2.000~4.004,P〈0.05),两组的血压和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按照TOAST病因分型未发现各型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型肥胖与脑梗死的发病及病因无明显关系,脑梗死合并腹型肥胖病人更多地存在代谢紊乱情况。
张文卿滕继军张磊张金玉韩萌
关键词:肥胖症脑梗死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