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政治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释学
  • 4篇解释学
  • 3篇意识形态
  • 3篇主义
  • 3篇出场
  • 2篇哲学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场域
  • 1篇德国浪漫主义
  • 1篇新人道主义
  • 1篇行动者
  • 1篇意识形态观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义学
  • 1篇异化
  • 1篇异化劳动
  • 1篇游戏
  • 1篇游戏规则
  • 1篇语境
  • 1篇语义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孙琳
  • 1篇潘鸣

传媒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法国研究
  • 1篇前沿
  • 1篇青岛大学师范...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山西广播电视...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崩溃的理性帝国主义:论理解的绝对性——非控制行为与非语境话语
2010年
非控制行为与非语境话语等非理性因素在解释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包括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分析学、情感与信仰等,揭示出"理解的绝对性"在于理解的非理性因素方面。如果它们被忽视,就会造成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些非理性因素也常在人本主义学说中浮现身影,如尼采的超人意志等。哈贝马斯和利科看到了这一点,顺带着认识论、方法论的补充,他们在"崩溃的理性"帝国中重建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以现象学为理性基底的本体论解释学。
孙琳
关键词:语境意识形态
“合理性”的理解何以可能
2011年
德里达和哈贝马斯的解释学思想透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潮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张力。而另外两位哲学家波普尔和伽达默尔的思想也颇具特色,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显示出另一类的历史偶因论视角,至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则是无批判和反认识论的。由此,哈贝马斯在与德里达、波普尔以及伽达默尔的对话中得出合理性理解是可能的结论。
孙琳
关键词:证伪主义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批判被引量:2
2011年
格雷马斯在结构主义上关于意义与历史的解析,带来了时间性因素与非时间性因素在语义学中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的论争。在利科看来,其实只要通过对三个方面的论证就能说明非时间性在结构语义学中是不能或缺的:(1)对"考验"的概念证明;(2)对结构主义语义学的术语的转换过程的说明;(3)由时间的延展所带来的方法论的接合。这三个方面的论证使历史与意义在语言学中找到契合点,通过它们的补充,从而使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语义学趋于完善。
孙琳
关键词:结构语义学常态历时性
保罗·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视域看被引量:1
2011年
法国解释学家保罗.利科致力于对现象学与解释学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认为,要认清现象学的主要缺陷以及现象学与解释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厘清以下三大理论脉络:(1)历史观和交往实践观在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不同地位,即解释学如何破坏了现象学的单一性主体幻想和先验的唯心主义;(2)非理性向度在现象学中的缺失以及融入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意识形态批判的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的解释学的全面可理解性;(3)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理论亲和点。以此三大理论脉络为红线,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5个症结展开理论批判。
孙琳
关键词:现象学解释学意识形态批判
“人学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萨特对辩证法的理解述评
2011年
萨特认为自然界没有辩证法,他继承马克思以人的实践为着眼点的哲学观,认为只有从人和人类实践基础上才能讨论辩证法,并把他的辩证法称为"人学辩证法"。因此首先说明"自然辩证法"和"人学辩证法"各自的基础和来源,然后说明萨特在他的"人学辩证法"的基础上对"自然辩证法"所作的批判。然而"人学辩证法"也有其弊端,只有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的交往实践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出场学才能将其克服。
孙琳
关键词:萨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学辩证法
罗兰·巴特早期文学评论思想与意识形态观探析
2012年
早期巴特认为,现代性的写作不是作者自主性的创造活动,而是能指宣告为王的加冕过程。事实上,能指的"欢快"原则是一种空无,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巴特致力于符号的意指结构模型分析,并从历史、实践、符号形塑结构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统治性、幻想性和控制性,揭示了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共谋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孙琳
关键词:伦理意识形态
场域与行动者行动的意义——法国人类学视阈中的游戏规则论
2012年
布尔迪厄和列维-斯特劳斯作为马克思的崇拜者,他们各自的人类学思想都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有关。布尔迪厄在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下,对社会学场域的中"游戏规则"进行深入探索,指明了交往实践中的"社会道德炼金术"与"原则变异策略法"的原因所在,其方法论依据主要是"差异性"观察法、范式创新法和行动反思法。以此为经,以批判列维-斯特劳斯的内容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布尔迪厄使人类学抛弃了纯思辨结构。行动者的人类学赋予行动实践以意义,不仅对结构人类学进行了范式创新,而且把人类社会道德的浮世绘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孙琳
关键词:游戏规则
从哲学革命到革命哲学——评杜娜叶夫斯卡娅“在马克思的原始基础上重建马克思主义”
2006年
杜娜叶夫斯卡娅认为,只有重新考察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价值,才能找到“马克思的原始基础性”,即贯穿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新人道主义”。她在作为革命辩证法基本内容的“新人道主义”的理解层面上“重建”马克思主义,就是试图说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或者说是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革命辩证法,是实现人类自由的革命哲学。
孙琳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新人道主义
符号社会化:垄断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之路——鲍德里亚《生产之镜》解析
2011年
任何思想都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定位其理论坐标系,而鲍德里亚的思想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鲍德里亚用《生产之镜》来解读意识形态的编码和形塑,始于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通过打破作为其核心的"生产"之镜,才能看到镜像中的假象和拟真;而人类理性之绳束缚了概念帝国主义,使人们迷思于掩藏在作为概念和符号面具之下的意识形态的掌控中。然而,鲍德里亚的解构方法只能带来凌乱和碎片,尽管其思想具有深刻性,却最终走向了内爆式的虚无缥缈。
孙琳潘鸣
关键词:垄断资本主义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超越
2011年
由于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对成见与判断的看法不同,导致了双方争论不断。伽达默尔传承了德国浪漫主义的成见在先论,赋予成见以合法性地位,而伽达默尔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超越在于采用了存在论的本体论解释学为基础,运用历史视域来考虑成见问题。而伽达默尔在其无批判的前理解的哲学基础上对启蒙运动和判断哲学采取批判态度而带来的逻辑悖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论理性的重新审视,才能获得一个辩证的解决悖论方案,从而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更好的生存方式。
孙琳
关键词:伽达默尔解释学浪漫主义启蒙运动批判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