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玉凤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马铃薯
  • 3篇毒素
  • 2篇毒素诱导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酶活性
  • 2篇枯萎
  • 2篇枯萎病
  • 2篇病菌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游离脯氨酸
  • 1篇栽培
  • 1篇杀菌剂
  • 1篇室内毒力
  • 1篇室内毒力测定
  • 1篇丝核菌
  • 1篇侵染
  • 1篇侵染来源
  • 1篇细胞膜透性

机构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薛玉凤
  • 4篇张笑宇
  • 3篇于卓
  • 3篇胡俊
  • 3篇于肖夏
  • 3篇蒙美莲
  • 3篇琚亮亮
  • 2篇王晓丽
  • 1篇高翔
  • 1篇马志伟
  • 1篇陈慧
  • 1篇何连开
  • 1篇张武全
  • 1篇刘智慧

传媒

  • 3篇中国马铃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马铃薯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及PAL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本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MDA含量大幅增加,96 h以前感病品种大西洋的累积量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的,96 h以后抗病品种的累积量大于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感病品种增加的较早且幅度较大;黑痣病菌毒素可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分别在12 h和36 h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8.8%和38.7%,24 h以后,二者的增幅没有差异。
张笑宇于肖夏高翔于卓琚亮亮薛玉凤
关键词:马铃薯细胞膜透性苯丙氨酸解氨酶
马铃薯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3
2012年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王晓丽蒙美莲薛玉凤何连开胡俊
关键词:马铃薯枯萎病初侵染来源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张笑宇于肖夏于卓张武全琚亮亮薛玉凤
关键词:立枯丝核菌毒素马铃薯防御酶活性
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1
2016年
马铃薯枯萎病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其病原,2009-2014年对采自内蒙古各地的马铃薯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 DNA-ITS测序、同源性比对,得知引起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Bilais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三线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和燕麦粉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茄病镰刀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陈慧薛玉凤蒙美莲马志伟刘智慧胡俊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5
2012年
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36%甲霜灵锰锌悬浮剂(SC)、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WP)、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WP)、22.5%抑霉唑乳油(EC)6种杀菌剂对3种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50%甲基硫菌灵(WP)和22.5%抑霉唑(EC)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很好,EC50分别为1.69、5.59、5.03μg/mL和3.60、5.17、1.58μg/mL。
薛玉凤蒙美莲胡俊张笑宇王晓丽
关键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生化抗性相关物质的诱导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采用毒素接种脱毒组培苗的方法,研究了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幼苗体内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毒素处理后,感病品种大西洋和抗病品种底西芮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36 h升高幅度均达到最大,感病品种升幅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和大西洋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大幅增加,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黑痣病菌毒素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以及木质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是马铃薯幼苗抵抗毒素胁迫的内在机制;木质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则不是引起品种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张笑宇于肖夏琚亮亮薛玉凤于卓
关键词: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游离脯氨酸
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学初步研究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近几年在内蒙古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遗传变异性大,抗逆性强,给该病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本试验对马铃...
薛玉凤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镰刀菌毒素酶活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