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澍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黄土丘陵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黄土丘陵沟壑...
  • 4篇沟壑
  • 3篇植物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土壤
  • 2篇种群
  • 2篇膜脂
  • 2篇膜脂过氧化
  • 2篇膜脂过氧化作...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特性
  • 2篇抗氧化物
  • 1篇定植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氧化酶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胡澍
  • 4篇焦菊英
  • 1篇寇萌
  • 1篇李玉进
  • 1篇杜华栋
  • 1篇苗芳
  • 1篇魏艳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抗氧化特性和渗透调节作用研究
植被自然恢复是防治和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措施。深入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环境对自然植被生理活动的影响和不同植物对土壤侵蚀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及能力,对该区植被恢复中抗侵蚀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具有重要意...
胡澍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物渗透调节物质
文献传递
黄土浅层滑坡植物定植和种群更新特征
滑坡对于坡面生态系统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形式。本研究旨在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黄土浅层滑坡植物定植和种群更新特征,为实现该区滑坡等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为此,以安塞县2013年7月特大暴雨引发的黄土浅层...
胡澍
关键词:植被恢复幼苗更新
文献传递
洪水径流对种子传播及种群更新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旱柳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2013年暴雨后旱柳在两个淤地坝坝地内成片密集生长的现象,对两个坝控流域内旱柳生长分布特征及繁殖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1号淤地坝控流域内的成树与幼树分布面积、胸径、树高与密度总体上均高于2号坝控流域,2号坝控流域内沟谷数量少且较浅,相反1号坝控流域内密集分布的地势低洼的沟谷为旱柳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数量较多的高大成树提供了丰富种源,造就了种子扩散距离上的优势;(2)2013年与2014年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携泥沙淤积于坝地,提高了土壤水肥条件,为旱柳的萌发与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3)幼树多分布于坝地上且均为两年生实生苗,少量萌生苗分布于支沟沟口,主要原因为2014年与2015年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均将坝控流域地表中存活的旱柳种子传播并聚集于坝地上,此时坝地水肥条件良好,促进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表明地表径流会促进植物种子扩散,将种子传播至适宜其萌发和幼苗建成的生境,从而影响种群更新格局。
刘姝彤焦菊英胡澍吴多洋邓娜
关键词:旱柳洪水淤地坝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环境下植物的抗氧化特性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野外取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5种立地环境(阳坡沟谷地和沟间地、峁顶、阴坡沟间地和沟谷地)下19种主要物种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3种抗氧化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2种非酶抗氧化物质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立地环境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立地环境下物种间的MDA积累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各立地环境的胁迫均导致供试物种遭受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其中互生叶醉鱼草的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猪毛蒿的最低;在不同立地环境间,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狗娃花和狼牙刺的各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华隐子草、糙隐子草、长芒草、草木樨状黄芪、糙叶黄芪、甘草、菊叶委陵菜、猪毛蒿、铁杆蒿、茭蒿、沙棘、杠柳和互生叶醉鱼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说明在不同立地环境下,前者均采用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协同抵御胁迫的策略,后者则调用不同抗氧化酶或非酶抗氧化物质发挥主要抵御作用;由于植物科属和碳同化途径的差异,其抗氧化特性也存在差异: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主要通过CAT和SOD减轻活性氧的伤害,禾本科植物则能以较高的SOD、POD活性和Car含量维持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高的GSH和Car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中华隐子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互生叶醉鱼草的最弱。
胡澍焦菊英杜华栋苗芳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立地环境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
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以坊塌流域为例被引量:19
2016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颗粒组成、级配状况与群体特性、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撂荒后植被从一年生草本群落阶段演替到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阶段的过程中,土壤的级配状况在不断改良,颗粒分形维数增大,团粒结构有所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结构体破坏率均不断减小,稳定性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改善该区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严方晨焦菊英曹斌挺于卫洁魏艳红寇萌胡澍
关键词:撂荒地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
黄土丘陵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被引量:17
2017年
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区两个典型侵蚀环境下的小流域即黄土区坊塌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流域退耕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SOCC)、有机碳密度(SOCD)在同一侵蚀环境不同群落下的变化以及在同一群落不同侵蚀环境间的差异,旨在探明不同侵蚀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1)同一侵蚀环境下,与坡耕地相比,自然恢复方式下退耕地植被恢复初期SOCC、SOCD均显著降低,之后随植被恢复均显著升高(P<0.05);人工恢复方式下退耕地20—25年柠条锦鸡儿群落和13—14年刺槐群落SOCC、SOCD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同一侵蚀环境内,退耕地在两种恢复方式下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2)同一侵蚀环境下,与相近恢复年限的自然恢复群落相比,刺槐群落SOCC、SOCD均显著高于长芒草+铁杆蒿群落(P<0.05),砒砂岩区柠条锦鸡儿群落SOCC、SOCD均显著低于铁杆蒿群落(P<0.05),黄土区柠条锦鸡儿群落SOCC显著低于而SOCD显著高于铁杆蒿群落(P<0.05),说明相同恢复时间内,相对于自然恢复方式,人工刺槐造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均能累积与储存较多的土壤有机碳,而柠条锦鸡儿造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均不佳,在黄土区储存土壤有机碳效果好于砒砂岩区。3)同一群落下,黄土区人工和自然恢复群落SOCC均高于砒砂岩区;黄土区人工恢复群落SOCD均显著高于而自然恢复群落SOCD均低于砒砂岩区(P<0.05),说明黄土区人工恢复累积和储存土壤有机碳及自然恢复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而砒砂岩区自然恢复储存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
李玉进胡澍焦菊英吴多洋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侵蚀环境黄土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