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浙江东白山木荷-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对树种(占4.76%),在0.5以上的有12对树种(占11.47%),在0.2以上的有56对树种(占53.33%)。(4)不同优势物种种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其中主要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要明显高于其他物种。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东白山木荷-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的现状,为本地区地带性植被的恢复重建、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王云泉孟杰杨海炳袁蔡燕金航标刘晓彤田磊仲磊李铭红陈建华
- 关键词: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浙江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
- 2025年
- 【目的】浙江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在植被分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其中高海拔区域分布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浙江婺城南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特征,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特色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研究中国亚热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群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径级结构与垂直结构等信息。【结果】(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9科65属97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6科62属94种),其中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樟科Lauraceae所占物种数最多;(2)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成分中,属级层面温带成分为热带成分的1.63倍,温带成分明显占优势;(3)样地内木本植物总计11 019株,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和石灰花楸Sorbus folgneri重要值居前3位,是该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中落叶物种、常绿物种和针叶物种的重要值分别为0.709、0.180和0.111,意味着该群落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4)样地内植株平均胸径3.66 cm,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小.径级和较小径级的植物数量占比达95.16%。(5)群落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的植株占比分别为73.79%、23.44%和2.77%,这说明该群落灌木层植株比例较高且林冠层不明显。【结论】浙江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植株密度较大,但群落中植株径级总体较小,垂直结构分层不明显,在中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 汤瑞麒吴奇郑蓉卞玉宣问青青庄前进傅佳琴谢家杰王云泉陈建华
- 关键词: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群落结构
- 基于样方法的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具体分析...
- 田磊于明坚陈建华王云泉刘常幸胡广仲磊刘金亮
- 关键词:木本植物区系聚类分析
- 雪灾对密度制约维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是森林群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但是我们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古田山...
- 王云泉
- 关键词: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雪灾
- 文献传递
-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为探究大尺度下木本植物的种间联结性,在对九龙山、乌岩岭、百山祖、括苍山、古田山等13个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调查基础上,选择重要值较大的16个优势树种,利用χ2检验、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样地26个30 m×30 m样方内共有木本植物267种,隶属于53科119属,样地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16个优势种组成的120对种对的χ^(2)检验中,有41对显示出极显著或显著的关联性,其中36对表现出正关联性,占显著关联对数的87.8%,占总对数的30.0%,5对表现为负关联性,占显著关联对数的12.2%,占总对数的4.2%,反映出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群落目前发展态势较为稳定,群落趋向正向演替;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的灵敏度高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研究结果揭示了浙江省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种间联结关系,即大尺度下优势种种间正联结性更强,群落整体呈现显著的正关联,群落内物种关系趋向于正向共存,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群落间物种相互关系的尺度效应.从长远看,将为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江常春梁希妮田磊卢品卢品蔡焕满陈伟杰王云泉陈伟杰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种间关联物种组成
- 一种森林地区鸟类生物调查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森林地区鸟类生物调查系统,包括:鸟类声音数据库,所述鸟类声音数据库用于存储不同鸟类的声音样本;声音采集单元,所述声音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森林中声音;声音分析单元,所述声音分析单元用于将声音样本与森林中声音进行...
- 王云泉夏昊钧刘立斌郑伟成刘菊莲郑子洪蔡臣臣唐战胜
- 浙江古田山濒危植物香果树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被引量:7
- 2018年
-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香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50 m的沟谷地带,生长地岩石裸露度较高,部分群落盖度较高。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71属、89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相对较多;从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的属与温带分布的属的比例分别为51.47%和44.12%,体现了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但物种个体总数较少,仍需注意加强保护。该研究可为古田山香果树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濒危机制探讨、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芦伟唐战胜郑振杰叶冠宏陈声文王云泉叶铎刘鹏陈建华
- 关键词:香果树群落特征径级结构
-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2
- 2017年
-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的生态特征、不同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护该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根据148个森林群落样方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20个类型;(2)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森林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在11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坡位、凋落层厚度、土壤导电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厚度和干扰程度这8个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影响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3)乔木层优势种的CCA二维排序图所揭示的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t值双序图阐明了海拔、凋落层厚度、土壤温度、干扰程度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有着重要影响。采用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的方法,较好地解释了森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也为同类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及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白晓航张金屯曹科王云泉Sehrish Sadia曹格
- 关键词:森林群落TWINSPANCCA环境梯度
- 浙江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及结构动态被引量:6
- 2022年
-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快速演替阶段。
- 李桥范清平唐战胜孟杰张敏德王云泉李铭红仲磊陈建华
- 关键词:群落动态径级结构
- 负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对古田山幼苗功能多样性年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利用负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分别解释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多,但结合这两种机制来解释功能多样性格局年际变化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 ha动态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和2007年的幼苗动态监测数据,比较了幼苗功能α和β多样性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2006–2007年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幼苗群落内与木质密度、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4种功能性状相关的功能α多样性显著增加,与气孔密度相关的α多样性变化不显著;幼苗群落间基于5种功能性状的β多样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综合分析表明,负密度制约能够促进古田山木本植物幼苗群落内的功能α多样性,而生境过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群落的功能β多样性。该结论还需要更长期的调查数据来验证。
- 宋云峰陈声文王薇余建平钱海源王云泉陈磊米湘成任海保叶铎陈建华马克平
-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