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脉络膜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湿性年龄相关...
  • 2篇术后
  • 2篇年龄
  • 2篇年龄相关
  • 2篇年龄相关性
  • 2篇年龄相关性黄...
  • 2篇相关性黄斑变...
  • 2篇脉络膜新生血...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黄斑
  • 2篇黄斑变性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滴眼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朱磊
  • 5篇刘涛
  • 4篇田晓燕
  • 3篇陈萌
  • 2篇谢安明
  • 2篇王小芳
  • 2篇吴杰
  • 2篇邹晶
  • 2篇徐佩
  • 1篇魏静
  • 1篇谭海龙
  • 1篇张彤

传媒

  • 5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普拉洛芬滴眼液在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控制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青光眼手术前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寻求一种青光眼术后炎症药物控制的较佳方案。方法: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0例52眼,随机分为4组:术后单独滴用典必殊滴眼液组(甲组)、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眼液组(乙组)、术前1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联合用药组(丙组)、术前3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术后联合用药组(丁组)。手术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第1,3,7,14,30d观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患者50例52眼完成研究。术后第1,3d时丁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术后3,7d时甲组综合评分比其它组均高(P<0.05);术后15d和30d时4组间综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做预处理,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炎症控制的较佳治疗方案。
朱磊谢安明刘涛吴杰谭海龙王小芳陈萌
关键词:普拉洛芬青光眼手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全程视力和拟调节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对比AcrySof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拟调节力。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8例158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73眼,植入AcrySof ReSTOR 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78例85眼,植入AcrySof Natural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并对比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和生活质量调查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远视力,观察组裸眼中视力分别为0.49±0.19、0.72±0.21、0.77±0.23,对照组分别为0.24±0.21、0.27±0.22、0.28±0.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裸眼近视力观察组分别为0.47±0.20、0.70±0.22、0.80±0.24,对照组分别为0.21±0.23、0.23±0.19、0.26±0.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视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拟调节力分别为(2.56±0.82)D、(3.19±1.13)D,对照组分别为(0.87±0.57)D、(1.03±0.5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VF-14量表评分和视近时戴镜评分分别为(92.21±4.22)分、(4.23±0.85)分,对照组分别为(71.23±3.96)分、(2.01±0.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够帮助患者获得全程视力,解决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视中、视近的不足,改善拟调节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视觉质量。
吴杰朱磊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拟调节力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湿性AMD患者60例(6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随访6~12(8.5±2.4)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注射前和注射后1、2、3、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ETDRS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灶渗漏变化情况。结果康柏西普注射次数为1~5(2.80±0.89)次。首次注射后1、2、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TDRS视力较治疗前分别提高(14.76±5.89)、(19.88±7.13)、(24.75±6.74)、(23.94±6.15)、(22.89±8.53)个字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M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70.19±60.56)μm、(82.07±57.97)μm、(95.40±87.92)μm、(97.57±46.68)μm、(107.46±56.8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注射前CNV渗漏面积为(12.32±5.67)mm2,与首次注射后3、6个月的CNV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仅有4例出现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3例患者出现轻度眼压升高,均在治疗后1周复查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眼部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CMT,封闭CNV渗漏,无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反应发生。
朱磊田晓燕刘涛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脉络膜新生血管
倍频532nm激光光凝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光凝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choroidal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21例21眼患者行倍频532nm激光治疗。治疗后2周、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最长5a),包括眼压、眼底照相、FFA及ICGA检查;如发现仍有活动性渗漏者,再次行眼底激光治疗。结果经激光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15例,无变化4例,下降2例。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平复,瘤体高度下降、呈青灰色,FFA和ICGA显示病灶无荧光渗漏,OCT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增厚、瘢痕形成。21例患者在激光治疗中期和后期未见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倍频532nm激光光凝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田晓燕王小芳邹晶朱磊张彤刘涛
关键词:激光治疗脉络膜肿瘤血管瘤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例148眼,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并发症,并对可能影响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示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1.9%,最终复位率为97.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视网膜首次复位率为60.1%,最终复位率为8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对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影响(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对术后BCVA恢复均有明显影响(均为P<0.05),而年龄、术前屈光状态、PVR分级、术中是否实施视网膜下放液、玻璃体内注气、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对术后BCVA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效果良好,但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PVR会增加手术失败风险;术前视力、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状态均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恢复,而术前视力是关键因素,提示RRD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保护术前视力。
朱磊李琳田晓燕刘涛陈萌徐佩邹晶谢安明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视力恢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方案的探索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经眼科相关检查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32例34眼,均接受Ranibizumab(10 mg·mL^-1)0.05 mL玻璃体内注射,22眼采用1+PRN方案,另12只较为严重眼行3+PRN方案注射,使用国际标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DTRS)视力表检查,术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OCT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随访3~11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以后每个月观察黄斑OCT、视力、眼压,必要时查FFA、ICGA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眼注射(2.17±1.05)次,随访3个月、6个月时ETDRS视力分别为(34.37±12.75)个字母、(38.06±11.38)个字母,较治疗前分别提高(5.63±3.17)个字母、(9.27±5.01)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治疗后1个月,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底部宽度、高度分别为(2001.83±90.71)μm、(347.23±63.73)μm,与治疗前(385.63±92.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336.90±82.11),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能明显缩小病灶,消退黄斑水肿,相应改善视功能,OCT检查测量CNV生物学参数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优点,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法。
田晓燕刘涛魏静陈萌朱磊徐佩
关键词: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