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壮壮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农业
  • 3篇农牧
  • 3篇清代
  • 2篇优良菌株
  • 2篇丝状真菌
  • 2篇农耕
  • 2篇农牧业
  • 2篇农业开发
  • 2篇苹果渣
  • 2篇流域
  • 2篇牧业
  • 2篇黄河流域
  • 2篇固态发酵
  • 2篇果渣
  • 2篇河流域
  • 2篇发酵
  • 1篇蛋白饲料
  • 1篇都城
  • 1篇多时段
  • 1篇新疆农业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8篇刘壮壮
  • 5篇樊志民
  • 2篇来航线
  • 2篇韦小敏
  • 2篇李海洋
  • 2篇李肖

传媒

  • 4篇中国农史
  • 3篇农业考古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域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新疆“商营农业”探析被引量:3
2016年
清代新疆的农业开发形式多样,而商人农业经营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新疆统一以后,由于政府和商人两个经济体间的特殊关系,商人农业经营迅速兴起。商人在新疆农业经营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丰富了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促进了新疆农业中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商人自身、交通运输、国内和国际等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有效的开发形式并未能发挥其巨大优势。
刘壮壮樊志民
关键词:清代农业经营
基于应灾机制的考察:1730年山东沂沭河流域洪灾被引量:2
2014年
位于鲁南地区的沂沭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洪水孕灾环境和致灾因素,历史上洪水频发。1730年这一流域发生了明清至今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灾,在这次洪灾中当时的应灾机制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对这次洪灾应灾机制的考察,有利于全面了解清代这一地区灾害特点、社会应对效果。从社会的应灾机制及其产生的效果来看,当时的救荒机制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机制存在极大局限性。结论:这一时期沂沭河流域,国家、地方和民间应灾机制不能形成合力,产生综合效应;应灾机制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百姓致富相割裂。
刘壮壮樊志民
关键词:洪灾
长时段时空视野下环境与社会互动研究——评《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嬗变互动——以夏代至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自20世纪70年代,环境史的概念在美国出现以来,越来越成为当今史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开始介绍国外环境史研究的一些经典著作。与此同时,国内环境史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到目前为止历史学家已经对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进行多时段、多角度、多要素的研究。但就中国环境的通史性研究,中国学者在这方面仍然是付之阙如,反而是国外环境史家首先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近几年来由英国学者伊懋可撰写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以及美国学者马立博撰写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先后被翻译出版。
刘壮壮
关键词:生态环境变迁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时段北宋时期夏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牧经济格局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方逐渐形成了以"龙门—碣石"为界的农牧分界线。魏晋南北朝时期,农牧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由于各民族进入中原的时间略有不同,"汉化"的程度差异很大,再加上战乱,这一时期北方农牧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反复的过程。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雄踞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转而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又重新占据优势并向北推进。这种变化为隋唐时期北方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壮壮樊志民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二十世纪以来的辽金农牧业史研究综述
2018年
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辽金时期农牧业的研究涌现出了丰富的成果,涉及农牧业发展的动因、发展脉络、管理政策、区域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耕作制度、农牧关系、自然灾害、屯田水利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如辽金时期农牧思想史、粮食生产、农业环境的利用与技术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甚少,再如对草原地带民族农牧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亦缺乏深入研究。
刘壮壮
关键词:农业畜牧业
《金史》所见“海葱”考
2018年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海葱"名物的辨析,结合《植物名实图考》中葱的命名方式,以及《金史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弘简录》等史籍的相关记载,本文推定《金史》中所见"海葱",是一种生长在靠近海边的可食用的葱。金代前期,上京会宁府气候较冷,五月前朝廷所用葱需从气候较为和暖的曷懒路进贡;迁都中都大兴府以后,实际上已无必要,世宗年间因奉行节俭而罢贡。
刘壮壮
关键词:《金史》
农业与人类食物边界的划定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首次提出了"食物边界"的概念。采集渔猎时期人类的食物资源利用处于一种"无边界"的状态,人类可能曾经利用过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食物充饥。在漫长的探索中,世界各地的先民们逐渐排异和淘汰了对自身有疾病伤害之祸的食物品种,集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质的农牧果蔬品种,同时辅之以不同的烹饪加工技术化解食物所含毒素和病菌,保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再经过各地区之间不断的相互补益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足以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食物资源库。然而,农业所廓清的这条人类食物利用的边界在灾异与丰裕情形下,往往也会出现失范与越界。此种失范与越界不仅侵害了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权,也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造成冲击,乃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刘壮壮樊志民
关键词:农业
绩效·技术选择·政策演变:清统一前新疆屯垦(1644~1759)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通过对清朝统一新疆之前新疆农业经营的考察,发现清初为支持新疆军事行动的需要,开始在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屯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期间的屯垦活动以兵屯为主,属于国家经营行为。清初新疆的屯垦活动,在耕作制度、水利建设、盐碱地治理等方面为统一后新疆的农业开发积累了经验。由于清初屯垦以保障军需为首要目的,故而在开发过程上具有"叛则往,胜则返"的断续性特征。但是,清初断续性的农业经营往往导致屯垦成果得不到巩固,也逐步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持续全面的开发才能保障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统一前夕即开始全面筹划统一后北疆地区的屯垦事宜。
刘壮壮
关键词:清前期新疆屯垦耕作制度
清代新疆“官营”农业转轨路径研究
2022年
通过对清代新疆“官营”农业的兴衰过程的考察,发现清代新疆“官营”农业生产是为经略边疆而实行的一种国家农业经营行为。通过这种农业经营,国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农业产品,以支持其政治军事活动对粮食的需求。这种“非常态”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国家经济行为,随着边疆社会状况的日益常态化,其经营的弊端和面临的困境也在日益加深。清朝统治者为改变新疆“官营”农业的经营困境,采取了改屯升科、携眷屯垦、遣犯为民、裁屯归民、渐变转轨、变革营屯、变革土地制度等转轨措施。“官营”农业的转轨促进了新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也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刘壮壮
关键词:清代转轨路径
混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不同氮素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不同丝状真菌组合进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产物中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纯蛋白质质量分数、多肽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苹果渣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与苹果渣原料相比,单接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分别接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里氏木霉、斜卧青霉、黑曲霉、黄曲霉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后均可显著提高苹果渣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219.42~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153.59~208.85g·kg-1)、多肽质量分数(36.73~47.10g·kg-1)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0.59~0.71g·kg-1)(P〈O.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80.45%~199.39%,纯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140.83%~257.96%、多肽质量分数增量为107.75%~183.61%、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增量为118.18%~172.73%。综合各项指标可以得出,采用固态发酵苹果渣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黑曲霉是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产物中其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08.85g·kg、多肽质量分数为40.35g·kg、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0.65g·kg-1。因此,采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苹果渣可以提高苹果渣中粗蛋白质、纯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增加苹果渣的营养价值。
刘壮壮李海洋韦小敏来航线李肖
关键词:丝状真菌苹果渣固态发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