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涓
-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有机化合物中文命名的演进:1908~1932被引量:3
- 2014年
- 考察了1908~1932年提出的有机物中文命名方案的命名方法与译名特点。论证了:在命名方法上,绝大多数人参照《日内瓦命名法》创制中文有机名词;1908年虞和钦选择根据西文普通名称拟定名词体系,是出于编辑教科书的需要,以及“普及”“中小学儿童”“普通教育”的考虑。在译名特点上,几乎所有方案都拟造了新字;绝大多数方案在用字上采用了意译法,有时兼用象形法。指出,1932年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为中文化学名词确立了统一的标准,在有机物的中文命名上,以《日内瓦命名法》为依据;所造新字与汉字字形相符,字形不显生僻;在用字上大胆革新,提出“取字应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不重象形”的定名总则。
- 何涓
- 关键词:音译造字有机物
- 1908—1932年羧酸的中文命名
- 2014年
- 论述了1908—1932年提出的各种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方案对羧酸的命名,并以羧酸的两种西文命名法日内瓦命名法与羧基命名法为参照,分析了各方案命名羧酸的特点,尤其关注"酸"字在羧酸中文名称中的含义。
- 何涓
- 化学元素名称汉译史研究述评被引量:14
- 2004年
- 自 2 0世纪 3 0年代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史研究开始以来 ,近 70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方法和方案、化学元素名称音译原则的创始、化学元素汉译名的统一、中日元素译名的比较、元素汉译名称的竞争和译名氧氢氮涉及的相关问题等几个方面。这些工作为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史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 ,所有这些研究都仅仅是开始 ,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传统 。
- 何涓
- 关键词:翻译
- 拉瓦锡的“私密科学”
- 2005年
- 何涓
- 关键词:拉瓦锡方法论
- 轮、困还是苯? 有机化合物命名用字音译原则之由来
- 2016年
- 化学工作者每天都要跟化学名词打交道。很多人或许注意到,我们现在使用的中文化学名词中,许多最基本的词汇都是用音译的方法来命名的。最简单且为人熟知的例子便是元素名称。翻开元素周期表,那一百多号元素中,音译元素名比比皆是。新发现元素的中文名称也约定俗成地根据单字音译原则来确定。这些元素名称是无机化合物的基本词汇。对于有机化合物来说,有机物类型名称、重要芳香母核与杂环母核的名称是基本词汇。
- 何涓
- 关键词:音译法意译法化学名词合作翻译生活用语
- 中文化学名词烷、烯、炔之由来被引量:3
- 2016年
- 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为中文化学名词确立了统一的标准,其制定的许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原则》对于"元素及化合物定名取字"提出"取字应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不重象形"的定名总则,并据此拟定了大量全新的音译名称,如苯、萘、蒽、菲等。它所确立的三个名词烷、烯、炔却是旧有意译名,看似与其音译为主的命名原则相悖。本文讨论了烷、烯、炔的各种历史译名,对三者为何被《原则》采纳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 何涓
- 关键词:名词
- 清末民初(1901~1932)无机物中文命名演变被引量:10
- 2006年
- 论述了1901~1932年中文无机物命名史上的两种命名风格:类属式命名与某化某式命名,及两种命名法的演变与发展。
- 何涓
- 关键词:无机物清末民初
- 第8届全国化学哲学暨化学史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 2004年
- 黄彦瑜何涓
- 关键词:化学哲学化学史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
- 中文化学名词的形成:1896—1932
- 本文主要从元素、无机物与有机物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中文化学名词的形成。时段主要放在1896-1932年,即起自1896年益智书会成立科技术语委员会着手统一科技术语,止于1932年颁布《化学命名原则》,结束元素、无机与有机名词...
- 何涓
- 益智书会与杜亚泉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被引量:4
- 2007年
- 论述了传教士组织益智书会与中国学者杜亚泉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及其异同,指出:两套方案都以确定物质的属名及一套定性词头为主要特征;两者都尽量利用中国传统物质名词来制定属名,出发点虽然良好,但未能准确反映出西方无机物命名的分类思想;前者所确定的词头与西方化学名词的定性词缀相对应,沿袭了西方名词本身存在的混乱和弊病,无法传递出关于化合物组成的准确信息;后者确定了一套与元素化合价严格对应的词头,通过掌握元素周期表等基本化学知识就能由名及物,可以间接反映出化合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类属式命名方案的影响及未得到流传的原因。
- 何涓
- 关键词:无机物杜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