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冰洁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大戟
  • 3篇京大戟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萜类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学成
  • 1篇药物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类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标记物
  • 1篇双硫仑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晓辉
  • 5篇马冰洁
  • 4篇侯朋艺
  • 4篇毕开顺
  • 4篇曾颜
  • 3篇顾立强
  • 1篇康宁
  • 1篇张元媛
  • 1篇王延年
  • 1篇孟夏
  • 1篇周增慧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京大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京大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京大戟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谱学分析方法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醇(cycloartenol,1)、月腺大戟素C(yuexiandajisu C,2)、helioscopinolide E(3)、3,3'二甲氧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6)、鞣花酸(ellagic acid,7)、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8)、没食子酸(gallic acid,9)。结论化合物1 3、7为首次从京大戟中分离得到。
曾颜侯朋艺马冰洁顾立强毕开顺陈晓辉
关键词:大戟化学成分
HPLC同时测定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中3种三萜类成分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中甘遂甾醇、大戟二烯醇和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Agilent XDB C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流速1.0 mL· 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结果:甘遂甾醇、大戟二烯醇、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分别在0.506 ~ 5.06μg(r=1.000 0),1.052 ~ 10.52 μg(r=0.999 9)和1.124~ 11.24 μg(r =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 (RSD 0.9%),99.4%(RSD1.0%),99.4% (RSD 1.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为京大戟药材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曾颜侯朋艺马冰洁周增慧毕开顺陈晓辉
关键词:京大戟炮制品三萜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双硫仑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并考察其稳定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双硫仑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双硫仑与有关物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分离;双硫仑的检测限为0.05μg·m L-1;在各影响因素条件下,双硫仑的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均有所下降,有关物质有所增加;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双硫仑的外观性状、含量及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硫仑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符合限度要求,且在贮存过程中基本稳定,符合《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对原料药稳定性的要求。
马冰洁侯朋艺曾颜张元媛顾立强陈晓辉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双硫仑稳定性
一种西柏烯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西柏烯型二萜类化合物,其技术要点在于:命名为:(-)-(1S)-15-羟基-18-羧基西柏烯;分子式为:C<Sub>20</Sub>H<Sub>30</Sub>O<Sub>3</Sub>;其制备方法包括提取和分离;其...
陈晓辉毕开顺侯朋艺曾颜马冰洁康宁王延年
文献传递
中药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近年来,中药的肝毒性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中药的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建立。与传统的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相比,精密肝切片法、肝细胞及亚细胞模型体外实验法得以直观地反映出药物对细胞及组织的影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质谱联用技术找出新的生物标记物,阐明肝毒性机制。这一系列的进展为广大的药学工作者对中药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顾立强马冰洁孟夏毕开顺陈晓辉
关键词: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