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底泥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污染
  • 6篇污染底泥
  • 5篇重金属污染
  • 5篇重金属污染底...
  • 5篇金属污染
  • 3篇稳定化
  • 3篇硫代
  • 3篇浸出
  • 3篇甲酸
  • 3篇二硫代氨基甲...
  • 3篇氨基
  • 2篇压强度
  • 2篇有机硫化物
  • 2篇生物沥浸
  • 2篇水泥
  • 2篇浸出浓度
  • 2篇抗压

机构

  • 7篇湖南大学

作者

  • 7篇谢华明
  • 6篇杨朝晖
  • 6篇徐海音
  • 5篇黄兢
  • 5篇曾光明
  • 4篇王川
  • 3篇汪理科
  • 2篇高万超
  • 1篇邓久华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生物絮凝剂捕集Cu(Ⅱ)的响应面优化及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BFGA1捕集25 mg/L含铜模拟废水中Cu(Ⅱ)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pH值、MBFGA1投加量、CaCl2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响应值为Cu(Ⅱ)的去除率,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捕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MBFGA1捕集Cu(Ⅱ)的显著性因素为MBFGA1投加量和搅拌速度;当pH为7.23,MBFGA1投加量为24.75 mg/L,CaCl2投加量为29.25 mg/L,搅拌速度为130.90 r/min和搅拌时间为47.79 s时,MBFGA1对Cu(Ⅱ)捕集的效果达到最佳,Cu(Ⅱ)的实测浓度为0.08 mg/L,去除率达99.68%,捕集容量为303.43 mg/g。最后结合FTIR图,对捕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MBFGA1中起捕集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羰基和乙酰基。研究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BFGA1对水中Cu(Ⅱ)具有良好的捕集效果,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重金属处理剂。
高万超杨朝晖黄兢邓久华徐海音谢华明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捕集响应面优化
水泥、粉煤灰及DTCR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水泥、粉煤灰及有机硫稳定剂DTCR固化/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底泥,考察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及重金属浸出毒性,确定了底泥固化/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仅用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化体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重金属浸出浓度则下降,当水泥∶干底泥质量比为0.6∶1.0时,固化体7 d抗压强度能达到0.99 MPa的标准值;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泥∶粉煤灰∶干底泥质量比为0.54∶0.06∶1.0时,重金属浸出浓度有所上升,但7 d及28 d抗压强度仍能分别达到1.2 MPa和2.8 MPa;加入DTCR后,当水泥∶粉煤灰∶DTCR∶干底泥质量比为0.54∶0.06∶0.012∶1.0时,固化体7 d及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1 MPa和2.1 MPa,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的Cd、Pb、Zn和Cu浓度分别为0.102、0.189、0.180和0.032 mg/L。
谢华明曾光明罗文连王川黄兢徐海音杨朝晖
关键词:重金属浸出浓度
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加入重金属污染底泥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水泥,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至均匀,养护3d~14d后得...
杨朝晖王川曾光明黄兢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微生物沥浸及固化/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
近年来,湖南省各种采选矿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已使湘江成为国内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株洲霞湾港是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综合废水排放至湘江的主要渠道,经过近几十年的重金属积淀,霞湾港底泥中重金属蓄积严重,已严重超标。蓄积在底泥...
谢华明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底泥浸出浓度抗压强度
文献传递
微生物沥浸法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被引量:6
2012年
以硫酸亚铁盐为底物,培养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主要菌种的土著沥滤微生物,采用批式方法对湘江长沙段底泥进行微生物沥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投加量与底泥固体浓度比(Sd/Sc)为1.5时已能满足底泥的微生物沥浸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底泥固体浓度为13%、底物投加量为19.5 g/L、沥浸时间为6 d时,底泥中超标重金属Cd、Zn和Cu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1%、75.3%和61.2%;沥浸后底泥中大部分重金属以残渣态存在,且含量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其中硫化物有机结合态Cu浸出较Zn、Cd需更低的pH,且Cu以间接机理浸出为主;以Fe2+为底物的沥浸体系中,黄铁矾的重吸附或共沉淀是沥浸实验后期重金属浸出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谢华明杨朝晖徐海音高万超黄兢曾光明李小江唐志刚
关键词:污染底泥重金属形态
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加入重金属污染底泥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水泥,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至均匀,养护3d~14d后得...
杨朝晖王川曾光明黄兢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文献传递
DTCR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R)为添加剂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以抗压强度和颗粒固化体(粒径9.5mm)浸出毒性为指标确定水泥和DTCR的最优配比.通过酸雨条件(pH 3)下对颗粒固化体和整个固化体的浸出试验来评价固化/稳定化的效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析了固化/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固化/稳定化的最优配比为水泥掺入量为50%(干底泥),DTCR掺入量为2%(干底泥).其固化体7d抗压强度为1.03MPa,颗粒固化体中重金属Cu,Zn,Pb,Cd的浸出浓度分别为0.105,4.65,0.232,0.123mg/L,能够达到安全填埋要求.酸雨条件下(pH 3)对颗粒固化体和整个固化体浸出研究表明,水泥、DTCR固化/稳定化底泥效果更好;XRD和ESEM分析表明,固化/稳定化的机理主要是水泥在水化反应时,能够形成水化产物Ca(OH)2、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AFt),将重金属废物包容,并逐步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固化体.
王川杨朝晖曾光明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关键词:重金属底泥稳定化浸出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