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飞飞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电离层
  • 2篇汶川地震
  • 2篇TEC
  • 2篇DEMETE...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异常
  • 1篇地震异常特征
  • 1篇电磁卫星
  • 1篇电离层变化
  • 1篇电离层扰动
  • 1篇电离层闪烁
  • 1篇震前
  • 1篇日本地震
  • 1篇重散射
  • 1篇微波
  • 1篇微波传输
  • 1篇离子密度
  • 1篇功率
  • 1篇多重散射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电波传播...

作者

  • 4篇王飞飞
  • 3篇单新建
  • 3篇闫相相
  • 2篇曹晋滨
  • 2篇汤吉
  • 1篇万剑华
  • 1篇林乐科
  • 1篇王飞飞
  • 1篇李清亮
  • 1篇郝书吉
  • 1篇徐良
  • 1篇张红波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空间电子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离层异常环境对高功率微波传输的影响分析
2023年
电离层异常环境中的电离层不均匀体会导致高功率微波传播发生电离层闪烁效应。电离层闪烁会影响10 MHz~10 GHz频段范围的无线电信号,影响区域集中在以磁赤道为中心的±20°以内的低纬地区和高纬极区。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分和秋分前后夜间,随着太阳活动有11年周期变化特性。基于自主研发的全球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预测模型深入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2.45 GHz和5.8 GHz信号的电离层闪烁效应随经纬度、季节、地方时、太阳活动水平等变化特性,研究发现采用2.45 GHz信号时不能忽视电离层闪烁衰落影响,研究结论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建设的频率选择、地面站选址、传播环境保障分系统建设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张红波林乐科王飞飞王飞飞李清亮郝书吉徐良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多重散射
日本M_W 9.0级特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JPL提供的TEC地图数据和日本NICT提供的测高仪数据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Tohoku-oki Earthquake)前上空的电离层变化.GIM TEC地图数据分析发现,3月1~4日GPS TEC在赤道异常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扰动,其中3月1日和2日的扰动幅度和范围较大,以上很可能是由于3月1日爆发的9小时磁暴所致;此外,震前3天即3月8日04-14UT期间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象,异常最大幅度达30TECU,并伴随有南半球磁共轭区增强现象.日本境内的4个电离层测高仪数据分析显示,3月8日4个台站同时出现了foF2增强现象,其中Okinawa和Yamagawa两个站增幅明显.分析发现震前3天地震上空区域电离层参量异常增强,认为这可能与大气层和电离层垂直电场的变化有关,这种电场的变化有可能是地震产生的电磁信号传播所致.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关键词:日本地震电离层TECFOF2
DEMETER电磁卫星高能粒子在汶川地震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的IDP粒子探测器数据,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尽可能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高能粒子日变化情况,探索其作为汶川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分别采用了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空间对比分析和重访轨道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显示5月6日100~600KeV能谱段的粒子通量增幅强度高达6σ,异常区域集中在震中的西北部区域约47°N~53°N,91°E~93°E之间,考虑到磁壳指数L约1.8~2.0之间,这一增幅现象可能是由于高能质子受地磁场扰动影响向西加速漂移的结果.同时对比6日100~500KeV能谱段通量与其前三个月的重访轨道背景场,得出6日谱通量明显高于其重访轨道背景场一个数量级.最后,对于以上现象可能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相关讨论.
万剑华王飞飞单新建闫相相
关键词:DEMETER卫星汶川地震高能粒子地震异常特征
利用GPS和DEMETER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GPSTEC和法国DEMETER卫星ISL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结果表明,电离层TEC在5月6—10日地方时下午有连续的负异常现象,5月9日地方时下午有明显的正异常现象。电离层TEC异常的范围主要位于震中南部区域,EW方向上1100~1670km,SN方向上1600~3700km。5月6日的负异常偏震中东南,5月7日的负异常偏震中西南,5月9日的正异常偏震中东南。震中西南和南部地区负异常较东南地区明显,震中南部和东南地区正异常程度较西南地区偏高,震中位置所对应南半球磁力线共轭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或负扰动。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Ne和离子密度Ni在5月6—10日也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异常分布与电离层TEC异常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震中南部。震中所在的经度带上存在2个负异常峰值,且在纬度上关于地磁赤道对称。最后在上述异常的基础上,对基于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地震电离层异常机理开展了初步讨论。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关键词:汶川地震GPSTECDEMETER离子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