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氮含量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在不同间伐强度林内氮释放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氮含量将凋落物分为不同类型,采用轮置分解法,探讨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两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氮净积累量和氮净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极轻度(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间伐林下分别为(0.128±0.01)g、(0.210±0.02)g、(0.233±0.02)g和(0.125±0.01)g。2)凋落物类型影响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其中低氮凋落物表现为"积累—释放—积累",而中氮和高氮凋落物大体上表现为"释放—积累—释放"。3)凋落物类型对氮净释放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氮和高氮凋落物的氮净释放量显著高于低氮凋落物;间伐强度对氮净释放量无显著影响。4)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均对凋落物氮净积累量有显著影响,且两因素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低氮凋落物氮净积累量显著高于中氮和高氮凋落物,且中度间伐有利于低氮凋落物氮积累,不利于中氮和高氮凋落物氮积累。因此,适度的间伐有利于提高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进而提高氮净释放量,促进养分循环。
- 王巍伟吕瑞恒刘勇陈晓李国雷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间伐强度氮释放
- 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3年
- 容器苗造林技术是容器苗应用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容器苗应用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研究难点。文中围绕苗木质量、容器种类、基质配制、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造林成本等6个容器苗造林的要素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 许飞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王巍伟
- 关键词:容器苗苗木质量造林技术造林成本
- 坡位对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而叶的生物量则是随着坡位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油松人工林分的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92.2%~95.1%,3.5%~6.3%,1.2%~1.5%;各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
- 孙巧玉刘勇李国雷张硕许飞王巍伟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坡位土壤有机质
- 油松人工林下真菌群落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为探究真菌群落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的影响,以在油松人工林中分离纯化而来的3株真菌Irpex lacteus(白囊耙齿菌)、Collybia subnuda(金钱菌属)和Trametes hirsuta(毛栓菌)为供试菌株,经组合形成不同真菌群落,以油松针叶、蒙古栎阔叶凋落物及两者混合形成3种类型分解基质,通过发酵纯培养的方法,测定了底物有机质量损失及发酵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变化,并验证了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类型和真菌组合均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真菌多样性提高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凋落物混合产生了正面非加性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由阔叶引起。质量损失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类似的规律,即同一凋落物类型下,组合菌群大于或等于单一菌群;同一真菌群落下,阔叶>混合>针叶。
- 杨晨刘勇陈晓王巍伟
- 关键词:真菌群落质量损失率纤维素酶
- 坡位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对提高人工林纯林的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林场的34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3个处理.通过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
- 孙巧玉刘勇李国雷陈晓许飞张硕王巍伟
- 关键词:坡位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
- 栓皮栎容器育苗方式对其造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容器深度培育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在造林1年后的生长及养分变化情况,结合苗期生长和造林效果,为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选择灌溉方式和合适容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种灌溉方式(上方灌溉、底部渗灌)、2种容器深度(D40即6.4 cm(口径)×25 cm(深),容积656 m L;D60即6.4 cm(口径)×36 cm(深),容积983 m L)共4个处理培育的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测定造林1年的成活率、形态指标及养分状况。【结果】(1)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达到98%。(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高、地径(77.3 cm、6.87 mm)显著大于D40苗指标(70.1 cm、6.34 mm)。(3)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后苗木茎生物量(2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木茎、根和单株生物量比D40的分别提高了22%、16%和18%。(4)底部渗灌下苗木的茎磷浓度比上方灌溉下提高了17%。(5)苗木成活率与苗期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苗高、生物量均与苗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底部渗灌条件下D60容器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形态指标和养分状况分别优于上方灌溉条件下D40容器苗。结合温室中栓皮栎容器苗培育制度,一般情况下,底部渗灌和D60容器在温室中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视为较好选择。
- 孙巧玉刘勇陈闯史文辉王巍伟陈晓
- 关键词:栓皮栎容器苗灌溉方式造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