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为菊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植物
  • 9篇浮游植物
  • 8篇群落
  • 7篇群落结构
  • 5篇植物群
  • 5篇植物群落
  • 5篇水质
  • 5篇浮游植物群落
  • 4篇群落结构特征
  • 3篇植物群落结构
  • 3篇水质评价
  • 3篇淮河流域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多维尺度分析
  • 2篇浮游
  • 1篇毒性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水体
  • 1篇优势种
  • 1篇鱼苗

机构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海南医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朱为菊
  • 8篇王全喜
  • 5篇庞婉婷
  • 5篇尤庆敏
  • 4篇邓晓东
  • 4篇李亚军
  • 3篇费小雯
  • 2篇曹玥
  • 1篇周俊
  • 1篇王幼芳
  • 1篇周晓梅
  • 1篇李晓波
  • 1篇王站付
  • 1篇蓝天

传媒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于2010年4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对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以探索湿地净化措施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7门46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23属43种,占种类总数的53.8%;其次为硅藻门,共13属19种,占种类总数的23.8%;蓝藻门5属10种,占种类总数的12.5%;其余门类共计5属8种。浮游植物生物量(湿重)在4月最高,8月最低,3个采样时期的平均值为9.45 mg/L,以硅藻门为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71.05%。优势度分析显示,优势种主要包括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等,但是园内蓝藻生物量低于外围河道。经聚类分析得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时间上的变化,但由于生态环境不同,又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水体状况较好,在全年采样中未发现"水华"现象,这表明整个湿地系统对蓝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朱为菊周俊蓝天王全喜
关键词:生态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被引量:6
2020年
于2018年7月和9月,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结构、优势种种类、多样性特征和水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设12个调查站位,进行了夏秋2个航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夏秋两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119种和114种,其中硅藻类占多数。夏秋两季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其中旋链角毛藻、角毛藻属和尖刺拟菱形藻在夏秋两季均为优势种。夏季时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6.15×10^6个·m^−3,夏季的平均细胞密度比秋季的约高10倍。夏秋两季的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3和5.52,差异不大;秋季的多样性指数(4.19)和均匀度指数(0.76)均高于夏季的多样性指数(3.27)和均匀度指数(0.56)。调查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尾湾海域生态环境优良,海尾湾夏季浮游植物与活性硅酸盐、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与亚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值,说明海尾湾浮游植物主要受硅、氮元素以及海水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体营养盐密切相关,应加强海尾湾陆源污水的排放管理,保护好海尾湾的近海环境。
李亚军王先明程贤松魏盟智李江月朱为菊邓晓东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
海南省琼海市·万宁市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2017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于2016年4月选取琼海市、万宁市部分养殖水体,采集浮游藻类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浮游藻类种类数为68种,隶属于7门57属,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34种,其次是硅藻门19种。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主要组成为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分别占77.14%、8.80%和8.23%。浮游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等,指示水质状态为α-β-中污染。浮游藻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在0.05~1.78,平均值为0.72;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02~0.69,平均值为0.28。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养殖水体水质处于中污染到重污染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为养殖水体浮游微藻调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朱为菊费小雯李亚军邓晓东
关键词:浮游藻类养殖水体群落结构特征水质评价聚类分析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朱为菊王全喜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水质评价
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滴水湖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内,面积为5.56 km,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临港新城水系的核心。滴水湖的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临港新城未来城市的发展和旅游观光,同时间接反映出上海市水环境的安全情况。
朱为菊李晓波周晓梅王站付陶晶晶王全喜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淮河流域(流域面积为 2.7×105km 2)水体污染严重并导致水质的恶化.为了分析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3 年4-5 月平水期对淮河流域217 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
朱为菊尤庆敏庞婉婷王全喜
关键词:淮河流域浮游植物
淮河流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被引量:41
2017年
浮游植物是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能反映水体的水质状况.为了全面了解淮河流域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现状,于2013年5月在流域内设置217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共鉴定浮游植物244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04属,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最丰富.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93 mg/L,在0.04~83.62 mg/L之间变动,生物量组成主要为甲藻门、硅藻门和隐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生物量在河流的中游较高,溪流以及下游入江入海河道较低.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甲藻门的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其相对生物量均大于5%.淮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流域内多数样点处于中-重污染状态.
朱为菊庞婉婷尤庆敏王全喜
关键词:淮河流域浮游植物水质评价
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十年变化的研究
曹玥朱为菊尤庆敏庞婉婷王全喜
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种类及其剂量,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HS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40、60、80和100μg/mL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以及山梨酸钾(50、100、150和200μg/mL)、乳酸钠(0.5%、1.0%和2.0%)、富马酸二甲酯(0.1、0.5、1.0、5.0、10.0、25.0和50.0μg/mL)等防腐剂,培养3 d后测定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_m)。【结果】添加10~100μg/mL青霉素或10~80μg/mL头孢噻肟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_m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下同);添加100μg/mL头孢噻肟会抑制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8.89%,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和Fv/F_m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氯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蛋白质合成抑制类抗生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的毒性较强,高于10μg/mL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及高于20μg/mL的氯霉素均极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和Fv/F_m也极显著下降。3种防腐剂中,山梨酸钾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200μg/mL山梨酸钾还会促进细胞叶绿素含量增加;乳酸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_m随添加浓度增加而降低;添加0.1~10.0μg/mL富马酸二甲酯不影响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但Fv/F_m极显著下降。【结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时宜选用青霉素和头孢噻肟为抗生素、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其推荐使用浓度分别为青霉素100μg/mL、头孢噻肟80μg/mL、山梨酸钾200μg/mL。
李亚军朱为菊费小雯邓晓东
关键词:抗生素防腐剂细胞密度FV/FM
海南石斑鱼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初步诊断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探究2019年1月份海南省乐东县某养殖场所培育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发生大规模死亡的病因,本研究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并未在主要发病季节发生,但出现了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症状,其症状为食欲降低、行为异常、转圈、鱼体发黑、体况差等,累计死亡率达62%.本研究针对患病鱼体进行了寄生虫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视网膜和脑组织空泡化严重;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VNN特异性检测引物,运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特异性的421bp基因片段;运用虹彩病毒科蛙病毒(Ranavirus)、细胞肿大病毒(Megalocytivirus)检测引物,采用PCR方法排除了混合感染,并初步诊断该病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此外,针对石斑鱼养殖后期的病害防御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郭德权费小雯李亚军肖洒朱为菊郑佩华邓晓东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