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 作品数:60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草鱼摄食和代谢分子机理研究
- @@在哺乳动物中,leptin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与分泌,是调控摄食、代谢等生理过程的重要激素。然而,leptin在鱼类中的生理功能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草鱼为实验模型,克隆了草鱼lep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内含子...
- 梁旭方何珊郭小泽李观贵李锦光姚煜
- 关键词:草鱼生理过程分子机理
- 鳜鱼与草鱼摄食调控转录组学比较研究
- 虽然有些基因已被报道参与了食物偏好的形成,但转录组水平上如何决定动物的特殊食物偏好,如肉食性鳜鱼的活饵食性、草食性草鱼的食性转变,尚知之甚少。鳜鱼食性非常特殊,从开口摄食起,只吃活饵料鱼虾,一般不摄食死鱼或人工饵料。
- 何珊梁旭方
- 关键词:鳜鱼肉食性草鱼草食性
- 唐鱼后部侧线系统发育的研究
- 侧线系统是水生动物重要的感觉器官,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而对于我国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侧线系统的研究至今甚少。通过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唐鱼后部侧线系统(po...
- 何珊
- 关键词:唐鱼三碘甲腺原氨酸
- 文献传递
- 鳜胰蛋白酶基因进化及启动子功能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胰蛋白酶与鳜(Siniperca chuatsi)开口时期活鱼食性之间的联系及鳜关键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鳜等11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胰蛋白酶基因进行数量、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q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及胰蛋白酶活性检测分析鳜关键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与鳜早期胰蛋白酶活性间的联系。结果显示,鳜基因组中共存在分布在4条染色体的6个基因座上的13个胰蛋白酶基因拷贝,多于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表明肉食性鱼类胰蛋白酶基因的扩增与其食物环境需求的高胰蛋白酶相适应。鳜在与人关键胰蛋白酶基因PRSS1直系同源的基因所处关键基因座2(包含SC7-LG17-21898及SC7-LG17-21899)和基因座3(包含SC7-LG17-21428、SC7-LG17-21429-1、SC7-LG17-21429-2、SC7-LG17-21430-1及SC7-LG17-21430-2)上出现基因扩增,且基因座3上扩增更为显著,其中鳜胰蛋白酶基因SC7-LG17-21430-2亚型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型,推测其为鳜关键胰蛋白酶基因亚型。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构建的SC7-LG17-21430-2亚型启动区域的3个逐段缺失片段启动子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且−593 bp~+20 bp区域启动子活性最高,推测为启动子核心区域。此外,在该核心区域,发现PDX1这一与早期胰腺发育相关且在鳜仔鱼期几乎不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同时PDX1结合位点点突变后导致核心区域启动子活性显著下降。胰蛋白酶活性检测显示3 dph鳜仔鱼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性低于同时期斑马鱼(Danio rerio)仔鱼,表明转录因子pdx1的低表达可能导致了鳜胰蛋白酶基因关键亚型SC7-LG17-21430-2的低表达以及胰蛋白酶的低酶活,因而鳜通过摄食活鱼苗来补偿内源性胰蛋白酶低活性,形成自开口起只食活鱼的奇特食性,为鳜活鱼食性形成机制的深入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胡子俊卢宏亮赵晨雨何珊
- 关键词:胰蛋白酶食性酶活性启动子活性
-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 瞿春梅梁旭方张进何珊沈丹
- 关键词:日本沼虾克隆微囊藻毒素
-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对翘嘴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分别脑室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简称D)、DMSO+125μgγ-氨基丁酸GABA(简称DG)、DMSO+125μg GABA+20μg Bicuculline(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简称DGB),研究GABA对翘嘴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DGB组的摄食量在0.5h、2h相比于D组(对照组)显著性下降,同时促食欲相关基因npy、agrp分别在0.5h和2h下调引起的抑制食欲与翘嘴鳜的低摄食保持一致。DG组的血糖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降,胰高血糖素显著上升,但cs、pc、pfk1基因的mRNA水平却并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GABA_A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GABA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翘嘴鳜摄食,但GABA与糖代谢的偶联关系并不显著。
- 谢爽何磊梁旭方何珊黄东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翘嘴鳜摄食糖代谢
- 菜粕替代鱼粉对鳜鱼短期和长期代谢调控
- 鱼粉作为优质饲料蛋白源,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合理使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比较了菜粕替代鱼粉对鳜鱼短期和长期的代谢调控差异.短期试验采用灌胃液体饲料的方式,从转氨和脱氨的角度研究了菜粕对鳜鱼的蛋...
- 李姣梁旭方何珊
- 关键词:菜粕代谢调控鳜鱼
- 草鱼3个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亚基的基因表达分析及高糖饲料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为了探讨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catalyticsubunit,G6PC)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糖代谢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式,在草鱼基因组中获取了3个g6pc基因的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将其分别命名为g6pca、g6pcb1和g6pcb2,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rerio)、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和人(Homosapien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度分别为85%~94%、64%~83%和54%~66%。同线性分析表明g6pc在草鱼染色体上的分布与斑马鱼等高度相似,表明草鱼g6pc基因在进化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利用RT-PCR检测3个基因在鳃、脂肪、脑、心脏、肝、肾、前肠、中肠、后肠和肌肉10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g6pca在脑和肝中表达量较高,脂肪组织次之;g6pcb1在肝中表达量最高,中肠次之;g6pcb2在心脏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脂肪组织。同时探讨了高糖饲料对草鱼不同g6pc亚型转录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刺激草鱼肝细胞(L8824)后对g6pc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高糖饲料(7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草鱼肝脏g6pca mRNA水平显著升高, g6pcb1和g6pcb2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离体情况,与5 mmol/L葡萄糖组相比,15 mmol/L葡萄糖显著增加了L8824的g6pca mRNA水平,且1 mol/L胰岛素可以抑制这种作用;30 mmol/L葡萄糖对L8824 g6pca mRNA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本研究表明,草鱼g6pc发生加倍后存在功能分化,高糖可以诱导g6pca mRNA的表达,而对g6pcb1和g6pcb2的转录水平无影响,其具体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 徐晶梁旭方蔡文静高俊杰旷玉兰魏君冉何珊
- 关键词:草鱼糖异生胰岛素
- 一种激活鱼类脂代谢调控基因表达的诱导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活鱼类脂代谢调控基因表达的诱导剂及其应用。本发明诱导剂为氯贝丁酯、2-溴软脂酸、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诱导剂可以激活鱼类体细胞脂类代谢调控基因——过氧化物酶...
- 梁旭方何珊陈小佳邹奕陈亮姚煜郁颖
- 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它由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一定比例制成,其步骤是:A、将沸石粉粉碎至过70-90目筛,按比例称取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各组分;B、把氯贝丁酯和大豆油混匀后...
- 梁旭方郭小泽何珊方刘袁小琛周怡李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