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锋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四逆
  • 3篇四逆散
  • 3篇四逆散加味
  • 3篇纤维化
  • 3篇加味
  • 3篇肝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1篇受体
  • 1篇疏泄
  • 1篇鼠肝
  • 1篇四逆散加味治...
  • 1篇主疏泄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化生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和蛋白表...
  • 1篇及其受体
  • 1篇加味治疗
  • 1篇肝纤维化大鼠

机构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王付
  • 3篇王剑锋
  • 2篇苗小玲
  • 1篇朱向东
  • 1篇尚立芝
  • 1篇石宁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Rhoa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er大鼠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四逆散加味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Rhoa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大量表达(P<0.01);经四逆散加味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Rhoa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RhoA基因和蛋白表达,对RhoA/ROCK通路的产生调控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迁移,而起到保护肝细胞,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王剑锋王付苗小玲石宁
关键词:四逆散加味肝纤维化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4.0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依次为14,7,3.5 g·kg-1),四逆散加味预防组(7 g·kg-1),秋水仙碱组(0.2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每周2次,每次0.5 mL/只,连续10周。采用反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蛋白大量表达(P<0.01);经四逆散加味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肝组织中TGF-β1的产生及下调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R)表达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而起到抗肝纤维化和保护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王剑锋王付苗小玲尚立芝
关键词:四逆散加味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
通过对中医学"肝主疏泄"理论的内涵研究,论述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肝郁脾虚络瘀"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机,"疏肝健脾活血"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治法,并结合"肝郁脾虚络瘀"的病机,针对经方四逆散抗肝纤维的不足,提出了对其加味的理论依据和开展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王剑锋王付朱向东
关键词:肝纤维化四逆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