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捷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及25例确诊为肺隔离症的CT表现,并对比分析两者的病灶位置、形态、与支气管关系、供血动脉来源及直径等。结果 8例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与25例肺隔离症的胸痛、反复咳嗽咳痰及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病灶部位、密度及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直径为11.88±1.13mm,肺隔离症供血动脉直径为5.96±0.98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与肺隔离症CT表现不同,CT增强扫描可确诊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
- 殷捷覃杰刘翠芳黄邵洪柏明军黄明声单鸿
- 关键词:血管畸形X线计算机
-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Valsalvas闭气加压MRI扫描法对咽鼓管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合并中耳乳突炎者30例(研究组)和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于Valsalvas加压前、后进行咽鼓管MRI扫描。观察Valsalvas加压前后咽鼓管咽口、深部咽鼓管的形态特点,对其形态进行分类,Ⅰ类:潜在间隙型咽鼓管、浅三角形咽口;Ⅱ类:小喇叭状咽口及裂隙状咽鼓管、管状咽鼓管。测量咽口宽度、深度及深部咽鼓管宽度。结果对照组40个咽口中,Valsalvas加压前有Ⅰ类咽鼓管13个,Ⅱ类咽鼓管27个,Valsalvas加压后有Ⅰ类2个,Ⅱ类咽口38个,与加压前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研究组60个咽鼓管中,闭气前Ⅰ类咽口38个,Ⅱ类22个,闭气后Ⅰ类咽口39个,Ⅱ类21个;Valsalvas加压前后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Valsalvas加压后研究组咽鼓管咽口平均宽径(3.95±0.37)mm,对照组咽鼓管咽口平均宽径(4.78±0.58)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Valsalvas加压MRI可以有效评价咽鼓管功能。
- 殷捷周培华方玉刘翠芳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鼻窦炎咽鼓管
- 鼻咽腺样囊性癌临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腺样囊性癌和鼻咽癌的影像学特点,研究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侵犯规律,为诊断并治疗鼻咽腺样囊性癌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18例鼻咽腺样囊性癌和18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鼻咽腺样囊性癌组患者T4期7例(38.9%),鼻咽癌组26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7,P=0.007).鼻咽腺样囊性癌的颅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8.9% (7/18),高于鼻咽癌的6.0% (1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936,P<0.001).MRI显示鼻咽腺样囊性癌组发生颅底骨质侵犯患者12例(66.7%),鼻咽癌组97例(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1,P=0.277),但在颅底神经孔道受侵方面,鼻咽腺样囊性癌患者10例(55.6%),鼻咽癌患者59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81,P=0.049),腺样囊性癌组侵犯海绵窦患者7例(33.3%)明显高于鼻咽癌25例(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10,P=0.028),并且鼻咽癌组淋巴结转移118例(64.8%),鼻咽腺样囊性癌组2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99,P<0.001).结论 与鼻咽癌比较,鼻咽腺样囊性癌可能更易沿神经周围浸润,但淋巴结转移率低.
- 殷捷刘立志古模发
- 关键词:鼻咽肿瘤
-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对提高脂肪肝背景不含脂小病灶检出率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化学位移正反相位成像技术对提高脂肪肝患者肝实质内不含脂小病灶检出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4年重庆市中医院诊治的29例脂肪肝并有2 mm以下结节样病灶的患者,其中单发20例,多发9例,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由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副主任医师会诊得出诊断结论。结果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5例,肝脏小血管瘤7例,小结节样肝癌及肝内小结节样转移癌17例;3例患者在T1、T2及FST1WI、FST2WI成像序列均无明显显示,呈接近等信号,化学位移反相位T1WI成像小结节相对肝实质呈高信号;26例患者病灶FST2WI有信号差异,病灶轮廓欠清晰,化学位移反相位T1WI成像病灶轮廓更加清晰。结论脂肪肝背景下,化学位移反相位能够提高肝实质内细小结节样不含脂肪病变的检出率。
- 殷捷周培华刘翠芳方玉
-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脂肪肝
- Valsalva实验结合MRI评价鼻咽癌患者咽鼓管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 目的:应用Valsalva实验结合MRI是评价咽鼓管功能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鼻咽癌,探讨该方法在鼻咽癌治疗前咽鼓管功能及形态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共34例.在完成常规MR检查...
- 殷捷
- Valsalva实验结合MRI评价鼻咽癌患者咽鼓管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 <正>目的:应用Valsalva实验结合MRI是评价咽鼓管功能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鼻咽癌,探讨该方法在鼻咽癌治疗前咽鼓管功能及形态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共34例。在完成常规M...
- 殷捷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癌诊断及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肺癌诊断及淋巴转移预测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重建。回顾性分析影像学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肺癌辅助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86例肺癌的成像结果显示,除细支气管征及空泡征外,3D成像肺癌典型征象显示率高于轴位成像(P均<0.01)。3D成像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44%、80.00%及89.53%,轴位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77%、60.00%及69.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成像对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明显优于轴位成像。3D图像转化为2D图像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07±0.04)vs(0.04±0.0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癌辅助诊断及淋巴转移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曹晓琴殷捷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三维重建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