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宇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冰川
  • 3篇乌鲁木齐河源...
  • 2篇酸根
  • 2篇无机
  • 2篇硝酸
  • 2篇硝酸根
  • 2篇蓝藻
  • 2篇NO
  • 1篇电控制器
  • 1篇雪层
  • 1篇直轴
  • 1篇数据采集
  • 1篇天山乌鲁木齐...
  • 1篇天山乌鲁木齐...
  • 1篇自动数据
  • 1篇自动数据采集
  • 1篇离子
  • 1篇淋溶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化学特征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千叶大学

作者

  • 8篇李忠勤
  • 8篇张晓宇
  • 6篇王飞腾
  • 5篇王圣杰
  • 3篇张明军
  • 2篇许慧
  • 1篇李亚举
  • 1篇张国飞
  • 1篇王文彬
  • 1篇王璞玉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层中NO_3^-的演化过程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研究发现,雪层中NO3-平均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湿季(4~10月)的NO3-浓度明显低于干季(11月至次年3月)。特别是在春季,在雪层上部出现的浓度峰,经过夏季淋溶改造,稀释并合并为稳定的浓度峰;雪层中各浓度峰普遍处于向下迁移的过程中。在后沉积过程中,距底部附加冰70~80 cm附近的雪层处存在一个过渡层,上部变化强烈,下部相对稳定;强淋溶期可以使NO3-溶质含量减小20%~60%。
王圣杰张明军李忠勤王飞腾张晓宇李亚举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层淋溶
天山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坑中人类活动的NO3-、SO4(2-)记录被引量:2
2011年
2009年7月在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采集了20个雪坑样品.对所有样品(Na+、K+、Ca2+、Mg2+、NH4+、Cl-、SO42-、NO3-、HCOO-和CH3COO-)进行了分析.与天山地区其它冰川比较,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坑中SO24-和NO3-浓度均表现为最高值,分别达到521.4ng.g-1和760.4ng.g-1.2008年12月的多条空气后向轨迹经过了乌鲁木齐市中心;雪坑样品pH值与乌鲁木齐市平均值基本一致,并且雪坑样品[NO3-]/[SO24-]比率与乌鲁木齐市冬天[NO3-]/[SO42-]比率相符合;雪坑样品[HCOO-]/[CH3COO-]比率仅为0.79,低于1.结果表明,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样的SO24-和NO3-主要来自于人类污染.
张晓宇李忠勤王飞腾王圣杰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冰界面含氮离子迁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冰川积累区雪-冰界面附近的化学物质迁移对冰芯记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讨论主要含氮离子在这一界面的迁移,本研究基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连续采集的64组雪冰样品分析了NO3-与NH4+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雪层底部干季(11月至翌年3月)含氮离子浓度的平均值高于湿季(4—10月)的,而冰层顶部离子浓度的平均值则相反,即干季的低于湿季的,雪-冰界面附近5cm与15cm尺度上均有体现;干季的离子浓度雪冰比(雪层底部与冰层顶部含氮离子浓度的比值)平均值大于湿季的,即干季雪层底部含氮离子的浓度一般高于冰层顶部的浓度,湿季其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雪-冰界面附近含氮离子的迁移反映了环境信息的记录过程,受到融水和气温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王圣杰张明军王飞腾李忠勤张晓宇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天山哈密榆树沟冰川冰尘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2011年8月在哈密榆树沟冰川采集的5个冰样,通过石蜡切片技术、16SrRNA系统发育分析及无机颗粒粒度分析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对榆树沟冰川冰尘(cryoconite)的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沟冰川冰尘粒径为0.22~2.9mm,由有机部分(蓝藻、有机质)与无机部分(无机矿物颗粒)结合形成球状聚合体,它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生长、裂解交替循环的生命周期;通过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将蓝藻16SrRNA基因文库中的214个阳性克隆分为9个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es,OTUs)。经过基因测序、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9个OTUs归为:颤藻目,色球藻目和未定类群,其中颤藻目为冰尘中蓝藻的绝对优势类群;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d<3.5μm)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体积分布的粒径众数值为14μm,较其它冰川而言,粒径众数较大。经估算,冰尘中有机部分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无机颗粒,故影响冰川消融区表面反照率的主要因素为冰尘中的有机部分。
许慧李忠勤Nozomu Takeuchi张晓宇洛书飞
关键词:蓝藻
采集仪保温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集仪保温箱,其特征是导线分别连接垂直轴叶轮式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和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并通过仪器保温箱进线口与仪器保温箱内的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与温度控制模块相连;保温箱内壁装有聚...
王文彬李忠勤王璞玉王飞腾张晓宇
文献传递
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_3^-与NH_4^+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13年
基于2004-2009年间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分析了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3-与NH4+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积雪中NO3-平均浓度顺序为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青冰滩72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而NH4+平均浓度顺序为青冰滩72号冰川<哈希勒根5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结合HYSPLIT空气轨迹模型与局地环境状况资料分析,这种空间差异受到远源污染与沙漠粉尘传输、近源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排放、冰川积累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王圣杰张明军李忠勤王飞腾张晓宇
关键词:冰川积雪硝酸根
冰尘结构特征及形成分析——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2007-2010年夏季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采集的5个冰样, 对冰样中冰尘的特征、冰尘中蓝藻的种类及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 冰尘为棕色球状聚合体, 粒径为0.27~3.5 mm, 分布在冰川消融区表面, 其组成成分为有机质、无机矿物颗粒和微生物. 冰尘有4种主要的内部结构: 类型Ⅰ, 具有同心层结构的冰尘;类型Ⅱ, 带有亚颗粒的冰尘;类型Ⅲ, 内部无明显结构的冰尘;类型Ⅳ, 中心位置处具有较大无机颗粒的冰尘. 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的数量主要分布在d〈3.5 μm的范围内, 且体积分布的粒径众数介于3~25 μm之间. 同时, 对冰尘中的蓝藻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共从蓝藻16S rRNA基因文库中筛选了247个阳性克隆, RFLP分型得到10个不同的OTUs. BLAST比对, 系统发育分析将这10个OTUs归为颤藻目(Oscillatoriales)、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未定种(Unclassified). 颤藻目为绝对优势类群, 占整个基因克隆文库的91%. 经估算, 冰尘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无机矿物颗粒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表明影响冰川消融区表面反照率的主要因素为冰尘中的有机部分, 包括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许慧李忠勤Nozomu Takeuchi张晓宇张国飞
关键词:蓝藻
中亚天山托木尔峰地区青冰滩72号冰川雪坑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2008年7月天山托木尔峰地区青冰滩72号冰川雪坑实测资料,探讨其冰川雪坑离子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发现,Ca2+、Mg2+是青冰滩72号冰川雪坑中主要阳离子;雪坑中阳离子浓度顺序为:Ca2+>Mg2+>Na+>K+>NH4+,其中,Mg2+、K+和Ca2+主要反映长距离沙尘源物质传输情况;Cl-和Na+则一半以上来源于海盐;青冰滩72号冰川NO3-浓度高于天山地区含量平均值。
张晓宇李忠勤王飞腾王圣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