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金玮

作品数:64 被引量:66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遥感
  • 9篇耕地
  • 8篇土地利用
  • 7篇云计算
  • 6篇大数据
  • 5篇生长季
  • 5篇生态
  • 5篇PSR模型
  • 4篇地理空间
  • 4篇动态监测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退耕
  • 4篇农业
  • 4篇物候
  • 4篇城市
  • 3篇登革热
  • 3篇遥感监测
  • 3篇云计算平台
  • 3篇生态安全
  • 3篇水层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山东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河南大学
  • 5篇俄克拉荷马大...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生态环境部卫...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中国科学院精...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4篇董金玮
  • 13篇郑新奇
  • 8篇刘纪远
  • 5篇张戈丽
  • 5篇崔耀平
  • 4篇邓祥征
  • 3篇匡文慧
  • 3篇闫弘文
  • 3篇王敏
  • 3篇陈明星
  • 3篇徐新良
  • 3篇岳天祥
  • 3篇王立本
  • 3篇孙志刚
  • 2篇肖向明
  • 2篇付东杰
  • 2篇张树文
  • 2篇闫慧敏
  • 2篇赵国松
  • 2篇史文娇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遥感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7篇2023
  • 1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遥感云计算与深度学习的登革热风险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遥感云计算与深度学习的登革热风险预测方法,该方法设定不透水层一公里缓冲区作为登革热主要传播范围,应用谷歌地球引擎承载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和云计算方法,在登革热传播范围内计算多种驱动因素,形成流行病学周为单位...
李之超董金玮
文献传递
中国森林覆盖度产品的差异性及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森林具有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5;van der Werf et al.,2009),同时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也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协议REDD+的重要内容(DeF ries et al.,2007;Grassi et al.,2008)。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提高森林资源的蓄积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在森林砍伐和林业工程的双向驱动下,如何准确地监测中国森林覆盖度及其时空变化成为一大挑战。
秦元伟董金玮肖向明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MILLENNIUM毁林水源涵养数据空间
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利用现状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种植分布及空间变化情况,为高标准农田的监测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取2017—2021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粮作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空间数据以及一般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对高标准农田和一般耕地上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和占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种植的主粮作物比例平均高出一般耕地约14%。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高、且主粮作物占比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及东北部、吉林西部;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低、且主粮作物占比降低的县有23个,主要分布在山脉附近。【结论】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主粮作物面积占比高于一般耕地,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良田粮用”政策和保障粮食供给方面成效显著。
杨明岐赵春雷张帅余强毅段玉林董金玮尚国琲吴文斌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粮食作物
京津唐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增温效应模拟被引量:24
2015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相互作用,影响区域气候,而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成为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利用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大气模式(WRF/UCM),在2008年的初始大气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08年两期京津唐地区土地利用资料替换WRF/UCM模式推荐的地表覆盖数据,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对应的气候差异情况。在此过程中,利用插值方法(ANUSPLIN)得到京津唐及其周边26个气象站点观测气温的插值数据,并以此在时空尺度上对比验证了模式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WRF/UCM较好地模拟出了近地表2 m的气温,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表现良好;由城市扩展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增温幅度大于0.05℃,且最大的增温区域出现在城市扩展区,可达1.31℃。此外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增温贡献率,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增温0.08℃,整体贡献率为9.88%,城市扩展区增温0.29℃,表示出了城市扩展导致的增温贡献率达到32.75%。
崔耀平刘纪远张学珍秦耀辰董金玮
关键词:LUCC城市热岛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被引量:68
2019年
当前耕地撂荒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1992-2017年中国耕地撂荒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采用集成分析的思路,对县(市)域尺度撂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梳理,从中提取撂荒时间、位置、规模(程度)、成因等信息,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1992-2017年全国范围内有撂荒记录的县(市)共165个,主要分布于南方,集中分布区呈逆时针旋转90°的"T"字型,纵轴自北至南贯穿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境内,直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横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贯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其中,湖南、四川、安徽有撂荒记录的县(市)数量较多,分别为24个、23个、21个,其次是湖北、重庆、福建、甘肃、云南,均超过10个。"T"字型结构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大致以2010年为界,此前有撂荒记录的县(市)为102个,集中分布于沿长江中下游的东西向带状区域,形成横轴;此后新增63个县(市),集中分布于自甘肃东南部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地区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形成纵轴。撂荒格局的形成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析出基本同步。农业收益低和劳动力不足分别是86%和78%的县(市)撂荒形成的共性因素。
张学珍赵彩杉董金玮葛全胜
关键词:撂荒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07年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王敏董金玮郑新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空间相邻的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空间相邻矩阵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与地类转移矩阵相结合,建立起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以济南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应用案例,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对地类转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相邻的情况下地类间的转移倾向,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地类转换机制的影响,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寻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最后对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唐宽金郑新奇闫弘文董金玮
关键词:模型构建
人参设施农业域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参设施农业域确定方法,涉及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采集的遥感图像的训练样本中检测人参设施农业域和建筑的图像;对训练样本中的人参设施农业域和建筑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得到所述训练样本中的...
董金玮杨智奇
文献传递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6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年与2000-2005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闫慧敏刘纪远黄河清董金玮徐新良王军邦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
基于PSR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时间序列研究
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本着简洁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原则进行。简洁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标内涵要明确;二是各指标要有较强独立性。可操作性是指标获取的可行性,以及指标的可测性、可量性、可比性。可持续性突出了科学发...
董金玮郑新奇
关键词:PSR模型生态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