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动脉
  • 23篇冠状
  • 23篇冠状动脉
  • 18篇心肌
  • 17篇心肌梗死
  • 17篇梗死
  • 16篇介入
  • 14篇介入治疗
  • 12篇血管
  • 9篇洗脱支架
  • 8篇动脉介入治疗
  • 8篇心肌梗死患者
  • 8篇血小板
  • 8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冠状动脉介入
  • 8篇冠状动脉介入...
  • 7篇血栓
  • 7篇药物洗脱
  • 7篇药物洗脱支架
  • 7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4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作者

  • 44篇刘宇
  • 31篇杨新春
  • 31篇王乐丰
  • 27篇徐立
  • 26篇王红石
  • 25篇李惟铭
  • 24篇倪祝华
  • 19篇葛永贵
  • 18篇夏昆
  • 14篇张大鹏
  • 10篇迟永辉
  • 7篇崔亮
  • 5篇李奎宝
  • 4篇沈卫峰
  • 4篇孙昊
  • 4篇张建盛
  • 3篇岳云
  • 3篇张瑞岩
  • 3篇吴安石
  • 3篇张麟

传媒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老同志之友(...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标准将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10例)和非TIMI出血组(140例),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到TIMI出血标准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12.5%vs4.5%,P=0.1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OR=1.458)。两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vs2.7%,P=0.565)。结论在≥65岁的老年AMI患者中,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杨新春徐立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刘宇崔亮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小板减少替罗非班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倪祝华王乐丰杨新春王红石徐立李惟铭夏昆刘宇何冀芳迟永辉张大鹏邓俊萍王益民刘广军张小良赵建红张继强刘佳胜祁树莹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
卫计委培训基地模式下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被引量:2
2015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2008年开始,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基地。按照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学员的培养特点,结合临床带教经验,总结出专门针对培训基地学员的培训方法。即强调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重视理论学习和强化实际操作。经过系统培训之后,所有学员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冠脉造影,能够进行简单的单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已经结业的学员全部通过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取得开展介入治疗的资质。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刘宇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继续教育
造影正常冠状动脉左主干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纯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病变而左主干正常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76例患者。应用IVUS测量病变部位的斑块负荷,确定斑块的性质。同时确定左主干是否存在病变,若存在病变则确定病变性质;测量左主干的管腔直径和面积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测量斑块负荷。结果7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患者中IVUS显示完全正常28例,内膜增生12例,有斑块36例,发现内膜斑片2例。对于存在斑块者偏心斑块为30例,向心斑块为6例;脂质斑块25例(占69.4%),纤维斑块4例(占11.1%),钙化斑块2例(占5.6%),混合斑块5例(占13.9%)。IVUS显示女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32±0.68)mm,管腔面积为(23.34±5.27)mm^2,男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90±0.50)mm,管腔面积为(27.75±4.47)mm^2。男女管腔直径和管腔面积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48)。内膜增生者血管直径为(5.90±0.47)mm,血管面积为(27.58±4.21)mm^2;存在斑块者的管腔直径为(4.39±0.54)mm,管腔面积为(17.45±5.23)mm^2,血管直径为(5.99±0.67)mm,血管面积为(26.61±6.27)mm^2,直径狭窄百分比为(26.17±7.87)%,斑块负荷为(34.79±9.37)%。结论IVUS能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所无法显示的左主干病变,并且能精确地确定左主干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倪祝华杨新春王乐丰夏昆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徐立刘宇迟永辉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微气泡冠状动脉硬化冠状血管造影术
应用闭环输注系统研究非肥胖女性患者体重指数与罗库溴铵药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肥胖女性患者的BMI与罗库溴铵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4~10月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年龄45~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BMI 15.0~28.0 kg/m^2。按BMI分为3组:B1组(BMI15.0~18.4 kg/m^2)、B2组(BMI18.5~23.9 kg/m^2)、B3组(BMI 24.0~28.0 kg/m^2)。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闭环输注系统静注罗库溴铵,增药反馈条件首次设为T1恢复至25%,随后输注反馈条件调整为T1恢复至15%。比较3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增药次数和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对BMI与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和临床作用时间作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B3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1和B2组(P<0.05),临床作用时间明显长于B1、B2组(P<0.01),B3组单位体重用药量和每小时增药次数明显低于B1、B2组(P<0.05)。BMI与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呈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Y=15.48-0.27X(Y是罗库溴铵用量,X是BMI,R2=0.43,F=45.29,P<0.01);BMI与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Y=2.25X-15.52(Y是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X是BMI,R2=0.51,F=63.33,P<0.01)。结论非肥胖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单位体重输注剂量随BMI升高而下降。
刘扬刘宇吴安石
关键词:年龄体重指数罗库溴铵
药物涂层支架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早期疗效。方法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4月 10 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涂层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 (14 1枚 ,药物支架组 ) ,随机选择同期 10 2例接受普通、非药物涂层支架治疗 (15 8枚 ,裸支架组 ) ,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及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相似 (10 0 %∶99.0 % ,P >0 .0 5 )。平均随访 (4 .9± 3.3)个月 ,随访率 87.2 % ,药物支架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裸支架组(7.8%∶2 3.5 % ,P <0 .0 1)。结论
刘宇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胡健杨震坤张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涂层
急性心肌梗死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者近期和远期预后较差,此类患者处理难度大,目前通常有血运重建和非血运重建两种治疗策略。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脑卒中、肿瘤、具有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其他系统疾病等)以及机体功能状况(凝血功能、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决定进一步治疗策略的因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指南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是目前最佳选择。
杜胜利刘宇王乐丰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血管
心室压力-容量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2009年
目的采用心室压力-容量环(P—V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OPEABG的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28例,年龄53~76岁,ASAⅡ或Ⅲ级。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肺动脉导管,于切皮前(T1)、心脏前壁、侧壁、后壁血管搭桥并放置心肌固定器后5min(T2-4)、术毕缝皮(T5)时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记录舒张末期、等容收缩末期、射血峰压期、收缩末期、等容舒张末期右心室压力及容量数据,绘制右心室P-V环(以A点代表舒张末期,A′点代表收缩末期),并计算右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ES)及舒张末期僵硬度(EED)。结果T1-5,时右心室P-V环大致向坐标轴左上方移动,其中A点向左上方移动,A′点未见明显移动。与T1时比较,B2-5时EED升高(P〈0.05);EES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P-V环结果分析显示:OPCABG患者术中右心室功能抑制与右心室壁顺应性降低有关,与心肌收缩力无关。
赵洪伟吴安石岳云刘宇
关键词:心室功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心脏缺血后适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1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18)和缺血后适应组(n=23)。各例接受急诊PTCA治疗。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后3min内不施加干预;缺血后适应组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撤球囊,每一过程各30s。术后观察梗死血管TIMI血流、心肌Blush分级、72h内肌酸磷酸激酶(CK)、术后2hST段回落,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hST段回落、梗死血管TIMI血流、心肌Blush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适应组72h内CK平均值连线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减低(58002比79787,P=0.04)。结论急诊PTCA缺血后适应过程能够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供心肌保护作用。
杨新春刘宇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徐立崔亮徐琳王铁刘胜辉贾慧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
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2
2006年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徐立杨新春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刘宇崔亮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