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欣

作品数:23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本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裂化
  • 8篇催化裂化
  • 7篇汽油
  • 7篇加氢
  • 5篇加氢脱硫
  • 5篇柴油
  • 4篇辛烷值
  • 3篇选择性加氢脱...
  • 3篇生物柴油
  • 3篇裂化汽油
  • 3篇催化裂化汽油
  • 2篇旋风分离器
  • 2篇选择性
  • 2篇选择性加氢
  • 2篇选择性加氢脱...
  • 2篇油脂
  • 2篇油脂生产
  • 2篇生物柴油工艺
  • 2篇汽油生产
  • 2篇中试

机构

  • 18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抚顺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兰州石化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3篇刘晓欣
  • 5篇赵乐平
  • 5篇王艳涛
  • 4篇刘继华
  • 3篇杜泽学
  • 3篇毕建国
  • 2篇张永奎
  • 2篇王仲霞
  • 2篇闵恩泽
  • 2篇段为宇
  • 2篇宗保宁
  • 2篇王彦伟
  • 2篇严超宇
  • 1篇朱建华
  • 1篇王雪香
  • 1篇胡见波
  • 1篇龚剑洪
  • 1篇胡志海
  • 1篇魏耀东
  • 1篇江雨生

传媒

  • 6篇石油炼制与化...
  • 4篇炼油技术与工...
  • 2篇石油化工技术...
  • 2篇当代化工
  • 2篇当代石油石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石油石化节能...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室气体减排与微藻生物能源的集成被引量:4
2014年
微藻生物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应用前景,但仍面临很多产业化瓶颈.本文分析了微藻生物能源技术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制约微藻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规模养殖,如何提高微藻生长效率、降低能耗、提高规模生产的可靠性仍是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微藻生物能源技术的集成及技术思路,构建了减排工业废气与生产微藻生物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此外,还介绍了中国石化在利用温室气体发展微藻生物能源技术方面的实践,围绕能源微藻选育技术、光生物反应器技术、微藻生物质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展开阐述.
毕建国刘晓欣朱俊英荣峻峰宗保宁高宏耿亚洪向文洲
关键词:微藻生物能源温室气体减排
柴油加氢改质过程烃类反应与十六烷值的关系被引量:22
2013年
在固定床中型加氢实验装置上,以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10.0MPa、体积空速1.14h-1、氢/油体积比1000、反应温度360℃的条件下,考察了加氢改质精制段各主要烃类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氢分压10.0MPa、体积空速2.68h-1、氢/油体积比1000、精制段反应温度360℃的条件下,考察了加氢改质的改质段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精制段中,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对十六烷值的正向贡献约为18.46个单位,长侧链烃类断裂为短侧链烃类的反应对十六烷值的负向贡献约为1.06个单位,正负向的综合作用使得十六烷值提高17.40个单位;改质段中,芳烃加氢饱和反应和环状烃开环裂化反应对十六烷值的正向贡献为3.93~6.60个单位,长侧链烃类断裂为短侧链烃类的反应对十六烷值的负向贡献为0.33~1.19个单位,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改质产品柴油与精制油相比十六烷值提高3.60~5.50个单位。
张永奎胡志海刘晓欣聂红
关键词:柴油加氢改质十六烷值
催化干气稀乙烯制丙醛及丙醛市场前景被引量:10
2002年
根据丙醛国内外生产和市场情况 ,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探讨了利用炼厂副产干气生产丙醛的可行性 ,认为利用炼厂副产干气生产丙醛在技术上是可靠的 ,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有关炼厂可以建立规模为 2 0kt/a和采用国产技术的丙醛装置。
王彦伟刘晓欣徐舒言
关键词:稀乙烯丙醛羰基合成催化裂化干气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深度加氢脱硫技术OCT-MD的开发被引量:42
2008年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新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深度加氢脱硫技术OCT- MD,能够通过处理催化裂化汽油来生产超清洁汽油,并且辛烷值损失较小。该技术先将催化裂化汽油脱臭后切割为轻、重两个馏分,然后对重馏分进行加氢脱硫,加氢后重馏分再与轻馏分调合而得到清洁汽油。脱臭工艺可将轻馏分中的硫醇转化为二硫化物而除去,因而可大大降低重馏分加氢脱硫深度,从而避免烯烃过度加氢饱和所造成的辛烷值损失。2007年,首套采用OCT-MD技术的工业装置在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运行,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50μg/g的超清洁汽油,标定结果表明,OCT-MD技术将催化裂化汽油硫质量分数由575~710μg/g降到28~41μg/g,研究法辛烷值损失仅为0.9~1.6个单位,表明OCT-MD技术可为我国炼油厂超清洁汽油生产提供经济、灵活的技术方案。
赵乐平方向晨王艳涛刘晓欣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脱臭清洁汽油生产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OCT-M的工业应用被引量:23
2006年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特点,以及2005年该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公司320 kt/a OCT-M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的情况。标定结果表明,FCC汽油硫质量分数由571-676μg/g降低到114-180μg/g,RON损失0.4-0.6个单位,取得了较好结果。
段为宇赵乐平刘继华刘晓欣王艳涛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
三种铜盐改性分子筛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4
2008年
以13X,REUSY,SSY 分子筛为载体,硝酸盐溶液为交换液,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方法制得相应的脱硫吸附剂。通过 N_2吸附脱附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脱硫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电负性较高的金属改性13X 分子筛时,其内部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对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明显降低。REUSY 和 SSY 分子筛改性前后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大。应用工业侧线试验评价了所制备的脱硫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结果显示,Cu/SSY 脱硫吸附剂的脱硫性能优于其它两种脱硫吸附剂。
王雪香朱建华刘晓欣高利军
关键词:吸附剂改性脱硫
间接烷基化技术进展被引量:41
2004年
异丁烯叠合-加氢可获得高辛烷值的异辛烷,是生产烷基化油的新途径,被称为间接烷基化技术。本 文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催化剂、工艺以及工业化过程的新进展。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表明,间接烷基化技 术已趋成熟,将在清洁汽油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温朗友吴巍刘晓欣
关键词:辛烷值异辛烷汽油副产物转化率
FCC沉降器内部空间压力分布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1.40Mt/a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部空间的油气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是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重点考察内部压力场的分布规律。沉降器计算几何模型是沉降器原型尺寸,包括内部的两级旋风分离器、内置提升管等。计算结果表明:沉降器内空间按压力数值大小划分为3个区,即一级旋风分离器(粗旋)和提升管反应器内的高压区、沉降器空间的中压区和二级旋风分离器(顶旋)内的低压区,其中提升管出口的压力最高,而顶旋料腿内部压力是整个沉降器压力的最低部分;沉降器内部的压力分布决定着各部分油气和蒸汽的流动路线、速度以及料腿的料封高度。
孙文英刘晓欣王仲霞严超宇
关键词:催化裂化沉降器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MIP汽油生产硫含量≯50μg/g汽油研究及工业应用
2007年
研究了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最大化多产异构烷烃FCC工艺)汽油与FCC汽油的性质特点,比较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将MIP汽油与FCC汽油硫含量降低到≯50μg/g情况下(欧IV标准)其辛烷值损失情况。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OCT-M技术将MIP汽油硫含量由417-710μg/g降低到24-28μg/g,RON损失1.6-1.8个单位,表明OCT-M技术可为我国炼厂生产欧IV标准清洁汽油提供经济、灵活的技术方案。
于吉平王艳涛刘晓欣赵乐平刘继华
关键词:OCT-M技术FCC汽油加氢脱硫
生物炼制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展望被引量:1
2017年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炼制厂发展现状、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列举了生物炼制产业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重点阐述了琥珀酸和甘油作为生物炼制厂"平台分子"的应用状况。琥珀酸作为平台分子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在丁二醇及其衍生物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甘油在丙二醇、环氧氯丙烷、乳酸等化工产品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中回顾了木质纤维素转化的相关研究,介绍了木质纤维素在催化分解和发酵方面的较新进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近年来国外生物炼制厂在生产效率、原料来源、产品分离、地域限制等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生物炼制厂在拓展原料来源和开发生物基特色产品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生物炼制厂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孙明荣刘晓欣谢文华宗保宁郜亮
关键词:生物工程生物炼制琥珀酸甘油木质纤维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