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及护理体会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究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以及护理体会,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该次研究从2014年8月—2015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8例,98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之后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通过该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应用以及推广。
- 郝丽齐月孟海燕
- 关键词: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护理体会
-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722系统进行调整血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42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佩戴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后,有41例很好地完成了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6.0-10.0 mmol/L,Hb A1c≤7.0%,很好的控制了血糖。结论 通过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本研究发现它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不仅很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精确、细致化地做好医疗及护理工作。
- 齐月段松玲郝丽谢雨霏周百爽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护理
-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 孟海燕齐月郝丽
-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 葛长洁潘焕峰齐月王文静郝丽
-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0例,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分为DM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30)、NPDR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50)、PDR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30)。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同时检测4组研究对象Cys-C、RBP4、Hcy水平。结果 NPDR组、PDR组Cys-C、RBP4、Hcy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眼底荧光造影作为金标准,NPDR组血清Cys-C、RBP4、Hcy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3.3%,均高于单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76%、80%;特异度分别为53.3%、50%、66.7%)。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AUC值(0.967)高于Cys-C、RBP4、Hcy单项诊断(0.752、0.785、0.827)。结论血清中Cys-C、RBP4、Hcy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包塔娜潘焕峰齐月郝丽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4高同型半胱氨酸
- 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 2012年
- 总结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经验,护理的关键是抢救争分夺秒紧急救治。加强病情监测。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预防再次发生低血糖昏迷。
- 栾凤齐月张晶慧郝丽
-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
- 糖尿病团队强化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潘焕峰齐月郝丽栾凤高秀丽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血清酮体定性、末梢血β-羟丁酸定量检测及尿酮定性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组)患者53例,非酮症糖尿病(NDK组)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酮体定性及末梢血β-羟丁酸定量及尿酮体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组)血清酮体定性、末梢血β-羟丁酸定量检测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阳性率均为100%,二者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尿酮体诊断率。非酮症糖尿病(NDK组)中患者可能存在高酮血症,健康志愿者中尿酮体检测存在假阳性结果。结论末梢血酮定量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临床上与尿酮体检测相结合,对疾病诊断更及时、准确。
- 葛长洁潘焕峰齐月王文静郝丽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Β-羟丁酸
- 糖尿病团队强化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目的了解糖尿病团队强化教育对提高血糖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在院内组建糖尿病团队,由内分泌科医护人员为主体、多学科医护人员辅助、优秀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参与构成,将2011年2月至6月间在吉林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
- 潘焕峰齐月郝丽栾凤高秀丽
- 文献传递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苯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皮下注射,观察组于晨起口服格列苯脲,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微量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苯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 肖丽王雷孙贵洋郝丽孟海燕葛长杰王雪妍
-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格列苯脲老年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