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珀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涡
  • 3篇西边界流
  • 2篇大洋
  • 2篇东海陆架
  • 2篇中尺度涡旋
  • 2篇台风
  • 2篇涡旋
  • 2篇冷涡
  • 2篇陆架
  • 2篇海洋动力
  • 2篇风暴潮
  • 1篇大洋环流
  • 1篇迭代
  • 1篇迭代计算
  • 1篇东北冷涡
  • 1篇东海黑潮
  • 1篇对马暖流
  • 1篇对数正态分布
  • 1篇元胞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胡珀
  • 10篇侯一筠
  • 3篇尹宝树
  • 2篇王铮
  • 2篇乐肯堂
  • 1篇刘桂梅
  • 1篇申辉
  • 1篇李水清
  • 1篇王凡
  • 1篇徐振华
  • 1篇李健
  • 1篇孙瑞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近海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侯一筠朱江潘锋周成虎申辉李整林苏奋振闫长香胡珀徐振华王凡尹宝树郑飞何利吴文周
中尺度海洋动力过程是指时间尺度从数天至数月,空间尺度从数公里到数百公里的海洋动力过程,主要包括中尺度涡、内波、锋面等。中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在中国近海广泛分布且频繁发生,对中国近海环境起主要控制作用,因此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监...
关键词:
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风暴潮漫滩和淹没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风暴潮漫滩和淹没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研究区域网格化,地理、水文、气象数据准备,构造初始网格结构;基于元胞自动机和干湿网格算法,基于二维浅水动量方程设计干湿网格转变规则,对网格结构进行迭代...
高玄玄李水清胡珀莫冬雪侯一筠尹宝树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中尺度涡旋的统计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基于卫星高度计得到的全球非线性中尺度涡旋数据集,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Subtropical Countercurrent,STCC)区域中尺度涡旋的统计特征,包括其基本特征、空间分布、传播特征、季节和年际变化;给出了该区域涡旋振幅、半径、旋转速度和罗斯贝数的分布直方图,并利用瑞利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其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涡旋振幅、半径、旋转速度和罗斯贝数的直方图很好地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此外,通过与北太平洋中涡旋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STCC区中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更好。本研究提高了对STCC区域中尺度涡旋统计特征的认识,明确了其与大洋中涡旋的区别;通过对数正态分布对涡旋特征的拟合,清晰地体现出了其分布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观测数据的依赖,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判断和预测涡旋特征的变化,同时为数值模式中涡旋的参数化提供了依据。
汤博侯一筠殷玉齐胡珀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统计特征对数正态分布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Holland模型将2009年6号台风莫拉菲参数化,并通过一个权重系数将模型风场和背景风场叠加起来,构造了南海北部台风过境时的风场。随后通过时空插值,将该风场以空间分辨率5′×5′、时间步长1 h的精度输入到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式中,模拟了莫拉菲台风通过时南海北部的海浪场。然后使用Jason-2卫星波高数据对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式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利用模式结果我们分析了台风中心和海浪场的最大有效波高中心的位置关系,以及台风风场结构和海浪场结构的关系。最后,通过计算海浪场的能量并将其与风要素和浪要素对比,我们研究了台风过境期间海浪场的动力机制。
孙瑞侯一筠李健胡珀
关键词:台风浪数值模拟SIMULATINGWAVES
利用卫星遥感海面温度、高度联合反演南海北部三维温度场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历史观测得到的温度剖面数据,通过严格筛选和插值,建立了南海北部的气候态垂向温度剖面。随后,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海面温度异常(SSTA)、海面高度异常(SSHA)联合扩展温度剖面的经验回归模型,并采用卫星遥感得到的SST和SSH数据扩展了南海北部的三维海洋温度场,其时间分辨率为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通过与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扩展得到的温度场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南海北部温度剖面的结构特征,并且能有效地体现出一些中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本研究反演得到的三维温度扩展场是较为可靠的,它可以作为海洋数值模型的初始场,实现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互补,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南海北部温度场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
汤博侯一筠殷玉齐胡珀
关键词:南海北部
大洋中尺度涡旋与源区黑潮的相互作用研究
黑潮是两北太平洋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沿吕宋岛、台湾东岸、东海大陆架外缘流动,并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其中吕宋岛至台湾岛这段西边界流命名为源区黑潮。源区黑潮在流经吕宋海峡以东时,由...
胡珀
关键词:非线性西边界流季风
文献传递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规律:持续一年的ADCP现场流速观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利用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持续一年的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定点深水测流数据提取了观测站点处黑潮跨陆坡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并与美国海军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分析数据中提取的观测站点处以及台湾东北陆坡东西区段黑潮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黑潮在观测站点处的跨陆坡入侵强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季节内变化特征,并且与台湾东北黑潮主轴位置的摆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黑潮主轴东(西)移,则黑潮在台湾东北陆坡西段及观测站点处的入侵显著减弱(增强),而在台湾东北陆坡东段的入侵显著增强(减弱)。此外,观测站点处黑潮跨陆坡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还显示出较强的10d和20d左右的短周期信号,其中10d的周期信号对应着东海黑潮斜压不稳定波动的特征周期,而20d的周期信号则体现了台湾东北附近海域局地涡旋的短期变化。
何源首胡珀侯一筠
关键词:DOPPLERCOORDINATE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5
2020年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侯一筠尹宝树尹宝树郭明克刘桂梅胡珀
关键词:风暴潮海冰海啸脆弱性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On the basis of study overview of SU Jilan, YUAN Yaochu and GUAN Bingxian, the recent study advances on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ESC) and currents in the region east of Ryukyu Islands are reviewed, especially since 2000 years.The most interested problems awaiting solution in the ESC are as follows: the structur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main part, the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and southwest of Kyushu, meso-scale eddies on both sides of Kuroshio and so on. Study of east of Ryukyu Islands is concentrated on the Ryukyu Current, anti-cyclonic warm eddies and cyclonic cold eddies east of the Ryukyu Current.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studied.
胡珀侯一筠乐肯堂王铮
关键词:台湾暖流西边界流东北冷涡大陆斜坡对马暖流
源区黑潮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The west current of the Pacific-Kuroshi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hinese coastland.This paper summarizes recent studies on the Kuroshio in the source region.The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 forma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Kuroshio in the Luzon Strai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However, The formation of the Kuroshio here is still unknown clearly, authors suggest using nonlinear method to solve this controversy.
王铮侯一筠乐肯堂胡珀
关键词:中尺度涡西边界流冷涡大洋环流风应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