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鹏

作品数:69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心肌
  • 18篇心室
  • 18篇冠状
  • 17篇动脉
  • 17篇冠状动脉
  • 16篇右心
  • 16篇右心室
  • 14篇心肌梗死
  • 14篇梗死
  • 11篇综合征
  • 10篇动脉介入治疗
  • 10篇介入
  • 10篇介入治疗
  • 10篇经皮冠状动脉...
  • 10篇经皮冠状动脉...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外向钾电流
  • 9篇钾电流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沈阳二四二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作者

  • 68篇周鹏
  • 26篇杨新春
  • 24篇颜红兵
  • 21篇刘臣
  • 20篇宋莉
  • 20篇赵汉军
  • 14篇刘秀兰
  • 10篇胡大一
  • 9篇李健楠
  • 8篇李翠兰
  • 8篇谭宇
  • 6篇高颖
  • 4篇罗静
  • 4篇吴元
  • 4篇杨艳敏
  • 4篇王立中
  • 4篇王立中
  • 3篇迟云鹏
  • 3篇李文铮
  • 3篇赵博

传媒

  • 11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THE 22...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祝您健康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3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PCI患者经指引导管或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我们回顾性的研究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挽救心肌并且临床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前瞻、随机和单盲比较直接PCI患者经指引导管或抽吸导管冠状...
周鹏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替罗非班
人右心室心外膜下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两例终末期心脏来源于心脏移植的受体病人 ,用酶解分离法获得心外膜下 (Epi)细胞 ,在全细胞钳制条件下观察人右心室Epi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1 )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发现 :①Epi细胞具有强大的Ito1 ,在 0 .2Hz、+70mV和 37℃条件下 ,Epi细胞的峰值Ito1 离子流强度和密度分别达 1 940± 440pA、1 2 .9± 2 .6pA/pF ;②温度对Ito1 强度的影响明显 ,在 +70mV、0 .2Hz、2 2℃和 37℃条件下 ,Epi细胞峰值Ito1 强度和密度分别为 1 1 90± 31 0pA和 7.7±1 .8pA/pF、1 960± 465pA和 1 3 .1± 2 .8pA/pF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 ;③Epi细胞Ito1 离子流强度表现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在 37℃和 +70mV、刺激频率分别为 0 .2 ,0 .5 ,1和 2Hz时 ,Epi细胞Ito1 离子流强度分别为 1 91 0±42 0 ,1 660± 360 ,1 4 1 0± 2 50 ,830± 1 4 0pA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结论 :人右心室Epi细胞存在强大的Ito1 ,此为人右心室Epi细胞复极 1期一个突出的电生理特点 ,可能是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
周鹏杨新春李翠兰苏丕雄刘秀兰高颖王树岩王立中罗静李鸥
关键词:电生理学右心室瞬间外向钾电流膜片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和晚期延迟PCI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远期预后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和晚期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于发病后3~35 d行择期PCI并置入DES的STEMI患者977例。根据接受延迟PCI的时间将纳入患者分为早期PCI组(3~14 d,495例)和晚期PCI组(15~35 d,48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随访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以及缺血性卒中;次要终点为2年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等主要基线特征后再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延迟PCI的患者中有910例(93.1%)由外院转入,其中接受过溶栓治疗者292例(29.9%)。接受延迟PCI的时间为14(10,20)d。早期PCI组和晚期PCI组患者2年MACCE[3.0%(15/495)比2.3%(11/482),P=0.468]和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3.8%(19/495)比5.0%(24/482),P=0.385]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主要基线特征后,两组患者2年MACCE[3.3%(15/453)比2.4%(11/453),P=0.426]和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4.2%(19/453)比4.9%(22/453),P=0.632]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错过急诊PCI时间窗的STEMI患者行早期或晚期延迟PCI并置入DES远期预后相当。
宋莉邓士兵管常东刘臣周鹏赵汉军徐波颜红兵
关键词:预后
短QT综合征--一种新的临床猝死综合征
目前的研究表明,短Q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疾病.临床上,该综合征以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有效不应期(ERP)明显缩短、胸导联上T波对称性高尖、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眩晕、心悸...
周鹏杨新春
关键词:短QT综合征单基因突变心肌离子通道恶性心律失常遗传疾病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乙酰胆碱对犬右室三层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不均一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测定犬右室三层心肌细胞上的L型钙电流(ICa,L),并研究其对自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反应。方法经酶解法分离获得犬右室三层心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比较三层心肌细胞的ICa,L,以及应用2μmol/L乙酰胆碱前后电流-电压曲线的差异。结果ICa,L的峰值电流密度外膜下大于M细胞,而M细胞又大于内膜下心肌细胞,分别为-4.896±1.907pA/pF(n=31),-3.406±0.904pA/pF(n=37),-2.788±0.756pA/pF(n=33)(P<0.05)。使用乙酰胆碱后,右室外膜下及M细胞的峰值电流密度减小[-4.921±1.023pA/pF vs -3.462±0.997pA/pF(n=12);-3.803±1.115pA/pF vs -2.959±0.883pA/pF(n=13),P均<0.05]。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ICa,L在犬右室三层心肌细胞存在不均一性,乙酰胆碱可以减小心外膜下、M细胞的ICa,L,对内膜下心肌细胞的ICa,L无影响。
高颖周鹏刘秀兰杨新春
关键词:电不均一性L型钙电流全细胞膜片钳乙酰胆碱
原发性心电疾病的几个重要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周鹏杨新春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1β和10的全身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抑炎因子IL-10的全身水平与病变局部水平的关系。方法 入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拟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各30例。在所有患者(n=120)的主动脉根部(代表全身水平)、冠状动脉疾病患者(n=90)的冠状动脉病变以远和14例STEMI患者的冠状静脉窦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IL-10水平,并比较IL-1β和IL-10全身水平和病变局部水平。结果 对照组、SA、UA/NSTEMI和STEMI组全身IL-1B水平分别为lg^-1(0.97±0.42)、lg^-1(0.98±O.43)、lg^-1(1.21±0.42)和lg^-1(1.30±0.43)ng/L,UA/NSTEMI和STEM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IL-10水平分别为lg^-1(0.77±0.29)、lg^-1(0.73±0.45)、lg^-1(0.75±0.35)和1g^-1(1.14±0.36)ng/L,STEMI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sA组粥样硬化病变以远IL-1β和IL-10水平分别为lg^-1(0.98±0.41)和lg^-1(0.67±0.47)ng/L,与全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NSTEMI组粥样硬化病变以远IL-1β和IL-10水平分别为lg^-1(1.22±0.48)和lg^-1(0.89±0.46)ng/L,IL一10血浆浓度高于全身水平(P=0.024),IL-1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MI组罪犯病变以远IL-1β和IL-10水平分别为lg^-1(1.45±0.45)和lg^-1(1.354-0.31)ng/L,均高于全身水平(P均〈0.01)。左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STEMI患者的全身、冠状动脉内病变以远和冠状静脉窦的IL-1β水平分别为lg^-1(1.47±0.37)、lg^-1(1.65±0.34)和lg^-1(1.53±0.35)ng/L,IL-10水平分别为lg^-1(1.06±0.48)、lg^-1(1.34±0.39)和lg^-1(1.34±0.23)ng/L。冠状静脉�
颜红兵李文铮赵汉军宋莉郑斌周鹏刘臣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2015-01至2015-06期间收治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56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病历查阅和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收集资料,对患者院外阿司匹林的服用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出血事件参照PLATO出血定义。结果:568例患者中,1年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达30.3%(172/568),均为轻度出血,其中37例(21.5%)患者因轻度出血而减少阿司匹林用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轻度出血事件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减量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95%CI:0.12~0.49,P=0.001),此外,性别(OR=1.97,95%CI:1.17~3.31,P<0.01)、年龄(OR=0.97,95%CI:0.95~1.00,P=0.02)、2型糖尿病(OR=1.96,95%CI:1.23~3.12,P=0.01)是影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轻度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30.3%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会发生出血,但均为轻度出血,发生轻度出血者阿司匹林减量的可能性高。
李健楠刘臣周鹏谭宇盛兆雪周金英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阿司匹林冠心病出血事件
ACC/AHA专家协约文件——西地那非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1998年3月28日批准西地那非(sildenafile,商品名Viagra)以来,西地那非在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到1999年7月止,该药已得到77个国家批准,并在62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其处方已超过900多万张。据估计,美国已有600万以上的ED病人接受了该药的治疗。 ED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相对常见。本文介绍ACC/AHA有关西地那非在心脏病病人中应用的协约文件,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在心脏病病人中应用西地那非时的注意。1 西地那非在心血管方面可能的副作用及ACC/AHA的推荐措施 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已报道的西地那非在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通常轻微,并主要与血管扩张有关(即头痛、颜面潮红、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微降低)。然而。
胡大一周鹏
关键词:西地那非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身与局部血浆α防御素1-3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全身与局部血浆α防御素1-3(DEFA1-3)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对象均为男性,冠状动脉正常[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组31例、稳定型CAD组44例、STEMI组47例。全身血样经造影导管取自主动脉根部,局部血样(STEMI组)经抽吸导管取自罪犯血管。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DEFA1-3水平。结果全身血浆DEFA1-3水平STEMI组>稳定型CAD组>无CAD组(均P<0.05)。局部与全身血浆DEFA1-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DEFA1-3诊断STEMI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36.3μ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66.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24~0.811,P=0.000)。结论 STEMI时患者全身血浆DEFA1-3水平升高,有可能作为新型炎性标志物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风险或预后评估。
赵汉军颜红兵李文铮刘臣陈艺周鹏迟云鹏王韶屏宋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