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32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催化
  • 6篇催化剂
  • 5篇丙烷
  • 4篇氧化物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酸
  • 3篇杂多酸
  • 3篇复合氧化物
  • 3篇钙钛矿
  • 3篇钙钛矿型
  • 3篇KEGGIN...
  • 3篇丙烷选择氧化
  • 2篇大学化
  • 2篇大学化学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氧化偶联
  • 2篇偶联
  • 2篇离子
  • 2篇甲烷
  • 2篇教学

机构

  • 22篇南京大学
  • 10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环境...

作者

  • 32篇赵静
  • 11篇张志炳
  • 8篇季伟捷
  • 4篇李秀凯
  • 4篇陈懿
  • 3篇颜其洁
  • 3篇江桥
  • 3篇刘斌
  • 2篇雷宇
  • 2篇姜浩锡
  • 2篇卞克建
  • 2篇王大祥
  • 2篇张鎏
  • 2篇王志祥
  • 2篇李永丹
  • 2篇骆培成
  • 1篇冯亚凯
  • 1篇张俊峰
  • 1篇刘瀛
  • 1篇李烯光

传媒

  • 3篇化工时刊
  • 3篇天然气化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非金属矿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机械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第八届全国膜...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_(3.00)的快速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爆炸法(FlashCombustionMethod)制备了钙钛矿型LaMnO3.00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TEM,FT IR,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微粒的形成、结构和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发生爆炸反应的尿素含量及溶液pH值对反应影响很大,离子浓度对反应影响较小。
赵静颜其洁
关键词: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爆炸法
复合精细精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张志炳赵静耿皎王志祥卞克建吴有庭骆培成周政肖剑刘庆林李鹏
该成果来源于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得到国家“985”工程的资助,历时近十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专利9项,其中5项为发明专利。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已达到...
关键词:
5S管理在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5年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地,特别是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面对大量的学生及教师,实验室安全就尤为重要。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5S管理理念,分析了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5S管理理念来加强和改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目的。
田笑丛刘斌赵静李育佳
关键词:5S管理实验室安全化学品管理
M-VPO(M=Te,Nb,Ce)上丙烷氧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有机相法制备钒磷复合氧化物,并通过浸渍法引入Ce,Te,Nb添加组分。采用低温氮吸附-脱附、XRD、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的M-VPO(M=Ce,Te,Nb)其主要晶相为焦磷酸氧钒[(VO)2P2O7]。催化剂的性能与添加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添加组分及含量明显改变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及氧化还原能力,进而影响其催化反应行为。
江桥赵静季伟捷张志炳
关键词:丙烷
过氧化氢研究进展(2)——应用研究新动向被引量:1
1995年
一、概述 过氧化氢被发现并得以合成之后,最早在商业上的用途是作为防腐、杀菌和消毒剂,不久又发现它是一种优良的漂白剂,特别是对于动物发、毛等物质的漂白效果相当显著。随着对过氧化氢性质的进一步研究,用途范围迅速拓宽到环保、食品加工、金属表面处理和提炼,化学合成等方面。
张志炳卞克建赵静
关键词:过氧化氢
构建Cu台阶位促进电催化CO_(2)还原制醇类化学品的研究
2023年
电催化CO_(2)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解决当前碳排放问题的可行技术路线之一.其中,合成醇类化合物因具有广泛用途和高价值而备受关注.在电催化CO_(2)还原合成多碳醇反应中,关键中间体*CH_(2)CHO容易发生热力学有利的脱氧反应而生成C2H4,降低了醇类产物的选择性.由于电催化CO_(2)还原是一个表面结构敏感的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设计Cu基催化剂的特定表面结构,实现对反应路径的有效调节,从而提升醇类产物的选择性.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对Cu基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解析,说明配位不饱和的台阶位点有望高效地促进醇类产物的生成.本文进一步从实验角度,证明了配位不饱和的台阶位点是生成醇类产物的活性位点.本文采用CO分子作为还原剂制备了CuO衍生的金属Cu催化剂(COD-Cu),利用CO分子对Cu表面的重构作用,获得了具有丰富台阶位点的Cu催化剂.而通过H_(2)还原制备的金属Cu催化剂(HOD-Cu)对照样表面则多为平面位点.X射线衍射和原位拉曼光谱结果表明,CuO前驱体经过CO或H_(2)还原后被完全还原为金属态,并且在电化学还原条件下依旧呈现金属态,排除了催化剂价态对反应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形貌没有明显区别,排除了催化剂形貌对反应的影响.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OD-Cu表面因为CO的重构作用,产生相较于HOD-Cu更多的台阶位点,这与CO原位红外光谱结果一致(COD-Cu催化剂在2080 cm~(–1)波数处具有明显的台阶位点CO吸附峰).电化学CO_(2)还原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OD-Cu表现出更高的醇类产物选择性,相较于HOD-Cu,法拉第效率与部分电流密度均提升了5倍以上,醇类产物的法拉第效率达到40.5%,部分电流密度达到56.3 mAcm~(-2),产物中醇/烯烃比值为2.2.这表明台阶位点对调控反应路径促进醇类生成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原位衰减全�
高晖张恭程东方王永涛赵静李晓芝杜晓伟赵志坚王拓王拓巩金龙
关键词:电催化
多重作用驱动下明胶/单宁层层自组装渗透蒸发膜的制备
赵静潘福生姜忠义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渗透蒸发
硅藻土助滤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采用干混法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助滤剂.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及助熔剂加入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及长时间煅烧有助于助滤剂粒子的长大.选择合适的温度、时间及助熔剂加入量,可制得具有较好骨架强度及粒度分布的助滤剂。
赵静赵松竹
关键词:硅藻土助滤剂
V^(5+)物种对钒磷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采用有机相法制备钒磷氧化物催化剂,通过空气或氧气气氛中不同时间的原位预处理以系统调变样品中V5+物种的含量及其状态,并考察对催化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马来酐的反应性能的影响。理化表征手段的结果表明,空气或氧气预处理改变了V物种的价态及V5+/V4+的相对含量,但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P/V比没有显著影响。表面V5+/V4+的合适比例及相应的结构状态可能在V5+-V4+物种之间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催化反应性能。
邹颖楠赵静季伟捷陈懿
关键词:正丁烷马来酐顺酐
焙烧温度对新型MnO_x-FeO_y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15年
以Mn(acac)3和Fe(acac)3(质量比1∶1)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了Mn-Fe复合氧化物前体,在适宜的温度下焙烧后得到新型MnOx-FeOy纳米球形催化剂。通过TG-DTG、N2吸附-脱附、XRD、XPS、NH3-TPD表征和活性评价,考察了焙烧过程对MnOx-FeOy催化剂的结构、活性组分的组成及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体的焙烧过程促进了催化剂晶体结构的转变,对Mn-Fe固溶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制备的MnOx-FeOy催化剂表面B酸和L酸中心的数量最多、SCR反应性能最好,在原料气(NO(φ=1×10^-3)、NH3(φ=11×10^-3)、O2(φ=2%)和Ar(平衡气))空速50000 h-1、反应温度180~260℃、常压条件下,NO的转化率保持在92%以上,最高达97%,且N2选择性为100%。
张路姜浩锡赵静李永辉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焙烧温度一氧化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