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内镜手术相关的面神经解剖
- 朱杭军张建东孙秀兰马新军袁林杰
- 耳内镜手术相关面神经解剖
- 2011年
- 目的为安全实施耳内镜手术,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2例2 4侧成人尸头样本进行解剖,暴露面神经全程,对面神经进行相关解剖测量,从外耳道、鼓窦、迷路(乙状窦)后径路用耳内镜对面神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标本均能通过上述径路在耳内镜下完整观察面神经全程,且清晰显露面神经隐窝以及咽鼓管鼓口周围结构。面神经垂直段恰位于骨迷路中轴线位置,面神经水平段介于外半规管和镫骨头之间;面神经鼓室段和上半规管顶、外半规管上缘距离分别为(8.59±1.75)mm和(3.83±1.11)mm,面神经乳突段距后半规管下缘距离为(3.13±1.53)mm;面神经乳突段和外耳道前、后壁距离分别为(10.50±1.91)mm和(3.8 5±0.9 9)mm;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和面神经鼓室段之间垂直距离为(2.2 1±0.7 6)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乳突段间夹角为2 7.3 0°±5.9 7°,内耳门外侧距乳突骨质表面水平距离为(33.82±2.80)mm,内耳门上缘距岩骨上缘距离为(4.96±1.40)mm。结论耳内镜可以清晰显示显微镜难以暴露的手术区域,能清晰分辨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在耳显微外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朱杭军张建东孙秀兰马新军袁林杰
- 关键词:耳内镜面神经
- 后组颅神经的颅底内镜手术解剖
- 2013年
- 目的:观察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在8例16侧成人尸头上模拟实施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观察手术径路上各结构对手术的影响以及第9~12颅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去除顶骨、大脑以及部分小脑组织,暴露颈静脉孔、内耳门及其周围结构,测量颈静脉孔上缘距内耳门下缘垂直距离。结果:8例16侧标本均顺利完成迷路后径路模拟内镜手术;2例4侧在不损伤小脑情况下顺利完成乙状窦后径路模拟手术,小脑为内镜导入的主要障碍。镜下观舌咽和迷走神经之间间距相对较大,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发生部相距很近;舌下神经位于上述颅神经前、内、下方,形成5~8束较细神经纤维平行分布。颈静脉孔上缘距内耳门下缘垂直距离为(8.26±1.05)mm。结论:迷路后径路为后组颅神经内镜手术较理想径路,而单纯依靠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实施内镜手术相当困难;内耳门是手术中可靠的定位标志。
- 朱杭军王玉海叶光明张建东袁林杰马新军
- 关键词:后组颅神经内耳门内镜手术
- 耳廓角化棘皮瘤2例
- 2012年
-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有自愈性[1]。KA多发于颌面部,发生于耳廓的KA较罕见。解放军第101医院耳鼻咽喉科近期收治2例耳廓角化棘皮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 马新军朱杭军
- 关键词:角化棘皮瘤耳廓耳鼻咽喉科颌面部解放军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