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巍

作品数:13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重大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玉米
  • 3篇褐土
  • 2篇深松
  • 2篇渗灌
  • 2篇蔬菜
  • 2篇水分
  • 2篇温室
  • 2篇免耕
  • 2篇黄瓜
  • 2篇耕作
  • 2篇耕作方式
  • 2篇灌水
  • 2篇灌水定额
  • 2篇保护地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养分
  • 1篇氮源
  • 1篇等温吸附
  • 1篇低分子量有机...

机构

  • 1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市环境技...
  • 1篇辽宁省旱地农...

作者

  • 13篇韩巍
  • 6篇依艳丽
  • 3篇杜立宇
  • 3篇梁成华
  • 3篇刘丽
  • 2篇宋文
  • 2篇张玉龙
  • 2篇吴玉梅
  • 2篇安宁
  • 2篇张凯
  • 1篇龚元石
  • 1篇党秀丽
  • 1篇林静
  • 1篇王娇
  • 1篇刘静
  • 1篇陈富强
  • 1篇魏巍
  • 1篇陈彬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不同层次CO2产生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地表CO2 通量是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交换的一个主要途径,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地表CO2 通量是整个土体产生的CO2 释放到大气的一个最终结果,包含了土壤CO2 的产生和传输过程,无法反应土壤不同层次的CO2 产生速率...
韩巍龚元石
关键词:土壤温度浓度梯度法
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农业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率迅速上升。设施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富积与土壤中钙素的形态及有效性有密切关系,进而影响植物对钙素的吸收。因此,本研究调查比较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钙素有效性的变化,及与N、P、K含量的关系,为提高土壤钙素有效性和减少缺钙性生理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辽宁省海城市选取了38个设施蔬菜大棚,种植年限在3~30年不等,土壤均为棕壤,按照每三年为一个时间段,将大棚分为9组。采集了棚内0—20 cm的耕层土壤样品,同时采集棚外露地0—20 cm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了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测定了土壤水溶性钙、交换性钙、酸溶性钙、非酸溶性钙含量,利用回归方法计算了氮磷钾含量与四种形态钙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设施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总钙、酸溶性钙和非酸溶性钙含量逐年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分别在种植达到9~11年和12~14年时达到最大值104.1和611.9 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总钙增加量的94.3%~96.4%属无效态的非酸溶性钙。土壤中氮、钾含量的提高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交换性钙呈显著负相关(r=–0.5451,P<0.01;r=–0.4809,P<0.01,n=38)。土壤中磷含量的提高促进了难溶性磷酸钙盐的形成,磷酸高钙盐与无效性的非酸溶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84,P<0.01,n=38)。种植30年的设施土壤有效态钙含量与有效氮、磷、钾的比例比露地土壤下降了近70%。【结论】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不断增加。氮和钾含量的增加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磷的增加促进了水溶态和交换态钙向无效的非酸溶性钙的转化。因此,土壤中氮磷钾的富积加剧了蔬菜土壤有效性钙的缺乏。
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刘静李嵩依艳丽
关键词:设施土壤养分平衡
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生长,使得中下层土壤的玉米根系不仅更丰富,而且占总根系量的比例也更高,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本研究表明,深松耕作有利于改善辽西褐土区土壤结构和促进玉米生长。
李嵩韩巍张凯依艳丽
关键词:玉米褐土耕作方式物理性状根系分布
辽西褐土区高产土壤理化性质及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土壤耕层结构与肥力水平是影响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重要因素。厘清辽西褐土区不同产量玉米田的土壤结构与肥力水平及其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土壤合理耕层构建的评价指标,最终为该地区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在辽西褐土区选取不同产量玉米田共56块,将其分为产量<6000、6000~9000和>9000 kg/hm^23个水平,分析调查土壤耕层与犁底层厚度、紧实度、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玉米根系生长状况。采用预测变量重要性分析方法明确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辽西褐土区玉米高产所需的土壤耕层结构与肥力特征。【结果】玉米产量随土壤耕层厚度增加而增加,随犁底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不同产量玉米田的紧实度、容重和孔隙度在0-10 cm土层差异不大,而在10 cm-犁底层和犁底层差异较大,即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的各项结构指标均优于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等肥力状况在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同样优于产量<9000kg/hm^2玉米田。不同产量地块的玉米根系生长情况出现明显差异。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的根干重和根长均明显高于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分土层来看,所有玉米田的根系都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产量<6000、6000~9000和>9000 kg/hm^2玉米田在0-20 cm土层的根干重分别占0-40 cm总量的83.3%、79.8%和81.1%,根长分别占83.0%、74.6%和71.7%。这不但说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同时也表明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在20-40 cm土层的根系分布仍然比产量<9000 kg/hm^2玉米田要丰富。所有结构性质与肥力因素中,耕层厚度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辽西玉米高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辽西褐土区高产玉米田具有以下特征:耕层厚度18~26 cm,平均23 cm;紧实度低于1
李嵩韩巍张凯依艳丽
关键词:耕层结构肥力褐土玉米产量
渗灌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定额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将黄瓜全生育期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按生育阶段控制上、下限对黄瓜进行组合灌溉,通过比较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探讨了用节点式渗灌灌溉温室栽培黄瓜灌水定额(灌溉湿润比)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砂质粘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cm、计划湿润层深15~40cm(厚度25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kPa(田间持水量)和30kPa时,将计划湿润层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宋文张玉龙党秀丽王娇韩巍
关键词:节点式渗灌灌水定额日光温室黄瓜
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区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探明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监测长期旋耕转变为免耕和深松耕后土壤容重、水分和穿透阻力的变化特征。试验设免耕(no tillage,NT)、深松(subsoiling,SS)、旋耕(rotary tillage,RT)3个处理,在玉米生长季监测土壤含水量、容重和穿透阻力动态,定量并分析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和容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NT处理的土壤容重保持相对稳定,RT和SS处理容重逐渐增大;与RT和SS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0-30 cm的容重、0-45 cm的含水量和0-15 cm的穿透阻力,但在干旱时期降低15-45 cm的穿透阻力,避免了土壤紧实对玉米的胁迫。基于含水量和容重参数,建立了预测土壤穿透阻力的指数模型,其P<0.001,R 2为0.77。模型结果表明,当容重>1.4 g/cm^3且含水量<0.13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将大于限制作物生长的阈值(2 MPa);在含水量<0.2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容重,说明该区域干旱(水分)引起的土壤紧实度增加比压实更为重要。免耕有助于该区域保持土壤水分,同时降低容重增加导致的土壤紧实效应,有利于避免土壤紧实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韩巍徐晓旭李冬张龙李娜谭博元祝腾霄李嵩依艳丽
关键词:土壤容重免耕深松
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蔬菜保护地土壤富磷现象相当严重,因此,了解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对合理施肥及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修正的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蔬菜保护地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分别对土壤中的无机磷、有机磷、残余态磷以及各形态磷在全磷中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之间磷素形态差异较大,除残余态磷,均表现为施有机肥处理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氮磷钾肥配施处理高于肥料单施处理。土壤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以HCl-P所占比重最大,平均含量达754.04 mg.kg-1,占全磷40%左右。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潜力不容忽视。
吴玉梅梁成华杜立宇刘丽韩巍
关键词:蔬菜保护地长期施肥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9
2009年
研究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磷活化的影响,并用修正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磷活化前后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持续活化土壤磷,活化强度随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柠檬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强于苹果酸。低分子量有机酸能促进作物有效态无机磷组分(H_2O-P和NaHCO_3-P_i)的释放;同时还促进有机磷组分(NaHCO_3-P_o和NaOH-P_o)的矿化。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达到0.5 mmol/L以上时,其对土壤磷组分的活化量的顺序为NaOH-P_i>HCl-P>NaHCO_3-P_i>H_2O-P,即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作物有效态磷。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过程中伴有大量铁、铝释放,且铁或铝的释放量与磷活化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铁、铝结合态磷是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主要磷源,并且其活化机制可能与铁、铝结合态磷的螯合溶解有关。
刘丽梁成华王琦杜立宇吴玉梅韩巍
关键词:低分子量有机酸磷组分柠檬酸苹果酸
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免耕行间深松培土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探究免耕行间深松培土(集成模式)对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托辽宁省北票市蒙古营乡沈阳农业大学定点试验田,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旋耕CK、深松、翻耕、免耕秸秆覆盖、集成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春玉米地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秸秆覆盖能显著提高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比于旋耕(CK),生育期内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增幅为19.49%~29.21%;(2)中耕深松培土后至成熟期的0~60 cm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集成模式(14.51%~17.07%)显著高于免耕秸秆覆盖(13.78%~15.32%),增幅为5.30%~17.07%,尤其10~40 cm土层增幅为12.11%~17.07%;(3)2019年播种前未降雨时,相比于旋耕(CK),免耕秸秆覆盖和集成模式大幅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其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集成模式13.15%和14.12%、免耕秸秆覆盖11.30%和13.04%,在无降雨条件下,集成模式的土壤墒情优于免耕秸秆覆盖,能满足玉米出苗;(4)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2018年集成模式(33.27)>深松(31.74)>免耕(28.65)>旋耕(28.60)>翻耕(27.85),2019年集成模式(30.28)>免耕(25.79)>深松(25.44)>翻耕(25.09)>旋耕(23.18);(5)集成模式2018年产量为10980.28 kg·hm^-2,2019年产量为15450.10 kg·hm^-2,两年均显著高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旋耕(CK)分别增产18.93%和31.75%;(6)集成模式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效益都是最高水平,相比旋耕(CK),集成模式2018年的利润增加量为3321.16元·hm^-2,2019年增加量为7074.97元·hm^-2。通过两年的试验,综合来看集成模式效果最佳。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区该集成模式部分打破了犁底层,有效吸纳了降水,具有良好的抗旱保墒能力,缓解了该地区的春旱,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
戴第伟韩巍依艳丽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玉米
渗灌灌水定额对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为了解决不合理灌溉所引发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灌水理论,制定合理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制度,即确定适宜灌水控制指标,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单次灌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灌溉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黏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cm、计划湿润层深15~40cm(厚度25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kPa(田间持水量)和30kPa时,将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宋文张玉龙韩巍安宁魏巍陈富强
关键词:温室湿润比黄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