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咏梅 作品数:7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BV高载量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的影响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高病毒载量孕妇的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HBV DNA载量(≥1×10^6copies/mL)孕妇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孕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婴儿在7~12月龄基本完成0-1-6月3针乙肝疫苗接种。出生时和接种完成后1个月,检测婴儿HBV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和HBV DNA载量)。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免疫结局,分为母婴阻断失败、免疫成功和免疫无应答。结果 186例孕妇,阴道分娩(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紧急剖宫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各93例,均单胎。剖宫产组婴儿出生时体质量高于阴道分娩组(t=3.953,P<0.05)。剖宫产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500×10^6copies/mL的比例分别为10.8%、92.5%和9.7%,阴道分娩组分别为9.7%、93.5%和12.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59、0.083、0.483,均P>0.05)。接种完成1个月后,剖宫产组免疫成功率、免疫无应答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1.4%、2.2%和6.5%,阴道分娩组分别为90.3%、1.1%和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5、0.339、0.309,均P>0.05)。结论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与HBV母婴垂直传播无明显相关性,对母婴阻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HBV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宫内感染。 郭咏梅 冯涛 陈丽 刘春华关键词:阴道分娩 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疫苗 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术中胎盘、胎儿娩出后用B-Lynch进行缝合,并在其子宫下段用纱布进行填塞与止血,而观察组术中胎盘、胎儿娩出后,在患者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联合子宫下段行压迫缩窄缝合术,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术后1天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5.36、-6.25,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6、-8.64,均P<0.05)。结论相比子宫下段纱布进行填塞与止血,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联合子宫下段行压迫缩窄缝合术可明显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可行的止血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马颖 郭咏梅 陈建虹 刘春华关键词:剖宫产术 术中出血 预后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特点及其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AF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可能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例AFLP患者分娩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3.8%。80例AFLP患者年龄平均(26.8±4.6)岁;孕(34.2±7.8)周;经产妇28例,占35.0%;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典型消化道症状18例,占22.5%;有出血倾向者47例,占58.8%;出现黄疸16例,占20.0%;肝性脑病7例,其中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2例;16例患者采用人工肝支持,占20.0%;确诊为AFLP后1周内终止妊娠者60例,占75.0%;产后出血(521.9±301.3)mL;超声检查显示肝区弥散性亮度升高者43例,占53.8%,72例显示肝区弥散性密度增高,表现为雪花状,54例肝区回声强弱不均,肝深部实质回声减弱,25例出现肝萎缩;所有患者的生化学检查均出现异常。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1周内终止妊娠、典型超声征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与患者死亡预后有关(P<0.05)。将8个变量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性脑病(OR=0.961)、终止妊娠超过1周(OR=1.011)、低PLT(OR=1.101)、低Fg(OR=2.674)和高PT(OR=3.076)是AFLP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FLP无特异性前驱症状,病情较重。肝性脑病、终止妊娠超过1周、PLT(<81.51×10~9/L)、Fg(<0.78g/L)和PT(>22.89s)是AFLP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防治,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郭咏梅 张雅丽 陈丽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7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妇科检查确诊,其中36例患者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吟保守治疗,另外36名患者经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症状具有高度隐匿性,需积极通过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等手段明确病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郭咏梅 张雅丽关键词:剖宫产 子宫瘢痕处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表达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糖期尿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表达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2082例妊娠妇女,按照是否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不同组别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表达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GDM组吸烟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1R、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Cys-C)、ANGPTL8及MACE与非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GDM组心血管终点事件(MACE)累积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GDM组(P=0.000)。ANGPTL8诊断GDM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49~0.913),当Youden指数最大时,ANGPTL8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40μg/L。ANGPTL8>1.40μg/L亚组累积发生MACE风险与ANGPTL8≤1.40μg/L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吸烟史(OR=2.766,95%CI:1.043~6.223,P<0.01),H0MA-IR(OR:=1.826,95%CI:1.076~5.444,P<0.05),hs-CRP(OR=2.117,95%CI:1.572-8.336,P<0.01),Cys-C(OR=2.446,95%CI:1.338-7.061,P<0.05),ANGPTL8(OR=2.909,95%CI:1.866~6.224,P<0.05)为GDM远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DM患者血清中ANGPTL8明显升高,ANGPTL8与GDM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 郭咏梅 马颖 李兰萍 冯涛 陈丽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心血管事件 妊娠期产妇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一种肝胆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黄疸、肝胆功能异常等症状[1]。ICP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产后一般会迅速缓解至消失,不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伤害,但是却会提升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张雅丽 马颖 郭咏梅关键词:预后因素分析 围产儿 产妇 PREGNANCY 妊娠期妇女 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对新生儿的影响观察 2015年 目的分析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期间诊治的96例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有无使用替比夫定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安全率、新生儿抗HBsAg阳性率、宫内感染率。结果替比夫定组产妇的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安全率、新生儿抗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能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安全率、新生儿抗HBsAg阳性率,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对于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良好的疗效。 张雅丽 郭咏梅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妊娠 新生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