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有机无机
  • 5篇配施
  • 4篇有机无机肥
  • 4篇无机肥
  • 4篇果园
  • 3篇有机无机肥配...
  • 3篇生草
  • 3篇苹果
  • 3篇微生物
  • 2篇冬小麦
  • 2篇有机肥
  • 2篇有机碳
  • 2篇园土
  • 2篇生草覆盖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小麦
  • 2篇流域
  • 2篇果园土壤
  • 2篇旱地

机构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陕西省农牧良...
  • 1篇陕西省农业厅

作者

  • 19篇郑伟
  • 15篇翟丙年
  • 9篇赵志远
  • 6篇李紫燕
  • 5篇王朝辉
  • 3篇张青峰
  • 2篇赵政阳
  • 2篇李利敏
  • 2篇王颖
  • 2篇温美娟
  • 1篇张雪辰
  • 1篇郑伟
  • 1篇赵善廷
  • 1篇韩明玉
  • 1篇黄冬琳
  • 1篇罗鸿
  • 1篇王颖
  • 1篇吕凤莲
  • 1篇石磊
  • 1篇王贵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环境科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纸坊沟流域水系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更加准确判定流域水系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30 m DEM为例,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对流域水系分维值、DEM分辨率与集水面积阈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集水面积阈值与分维值的关系:不同分辨率DEM,随着集水面积阈值的增加,分维值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其下降速度由急剧变为缓慢;(2)DEM分辨率与分维值的关系:在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条件下,随着DEM分辨率的减小,分维值整体趋于下降,且其下降速度越来越缓慢;(3)纸坊沟流域水系分维值为1.20,所对应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DEM分辨率分别为100,15 m。均值变点分析方法可用于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和DEM分辨率的快速确定,且可靠性较高,判定系数达0.99。研究结果为流域河网水系提取时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提供了方法参考依据。
郑伟高焕霖张明浩张青峰
关键词:分维值
不同施肥与间套绿肥对果园水热特征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与覆盖措施下苹果园水热特征及硝态氮累积量,于2012—2015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白水县田家洼村进行了田间试验,探究单施化肥(农户模式FM)、推荐施肥配合树盘覆黑色膜(现有模式EM)、增施有机肥配合树盘覆黑色膜行间种植小油菜(优化模式OM)对果园水分含量、温度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式、农户模式相比,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平均增加6.1%、14.6%;优化模式能提高0~60 cm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缓解深层(140~300 cm)土壤干燥化现象,降低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异,提高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分布的稳定性;优化模式的三年平均产量较现有模式、农户模式分别增加20.1%、33.6%,水分利用率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提高42.6%、28.9%;不同果园管理措施对土壤热量状况的影响差异显著,优化模式较现有模式能显著降低极端高温,缓冲不同时间段温度变异性,提高土壤的保温性。此外,优化模式能增加成熟期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增加277.9、183.7 kg·hm^(-2),优化模式可降低12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降低71.3、30.0 kg·hm^(-2)。综上所述,优化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水热状况,降低深层硝态氮的累积量,是渭北旱地果园缓解水分和温度胁迫、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获得高产的最优果园管理模式。
温美娟郑伟赵志远王贵翟丙年王朝辉
关键词:土壤水分
施肥配合薄膜生草二元覆盖有效提高渭北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合理施肥与覆盖是渭北果园高产高效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依据当地实际提出了一个优化的施肥覆盖综合措施,并进行了效果验证试验,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2014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白水县收水村、可仙村、田家洼村进行。对照采用的农户模式(F)为不施有机肥、果树行间裸露,基肥N∶P_2O_5∶K_2O用量为300∶160.∶120 kg/hm^2;萌芽期3月20日追肥;N∶P_2O_5∶K_2O用量为150∶80∶60kg/hm^2。目前的推广措施为增施有机肥22.5 t/hm^2,树盘覆盖黑塑料膜,基肥N∶P_2O_5∶K_2O用量为200∶120∶180 kg/hm^2,追肥推迟到膨果期8月10日进行,N∶P_2O_5∶K_2O用量为100∶60∶90 kg/hm^2;拟定的优化施肥模式(O)为:树盘四周覆盖黑色塑料膜,树行间种植小油菜覆盖土壤,有机肥增加到45 t/hm^2,氮磷钾用量不变,调整基追比例和追施时间,具体为基肥N∶P_2O_5∶K_2O用量为150∶90∶135 kg/hm^2,追肥在7月10日进行,N∶P_2O_5∶K_2O用量为150∶90∶135 kg/hm^2。测定比较了三种管理措施不同时期苹果叶片和果实的养分含量及累积量,并分析了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与现有模式相比,优化模式果树幼果期叶片N、P、K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4%、8.4%和5.9%;膨果期分别平均增加了5.6%、15.5%和8.1%;成熟期平均分别增加了6.9%、5.9%和11.6%。果实对N、P、K养分吸收量为优化模式>现有模式>农户模式,三个果园优化模式管理的果实N、P、K养分吸收量较现有模式平均分别增加了30.1%、31.8%和26.5%。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降低果实酸含量。果实商品率和糖酸比均以优化模式最高,商品率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平均增加22.2%、17.4%,糖酸比平均增加42.6%、14.5%。此外,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苹果单株产量,三个试验点优化模式较农户模式和现有模式单株产量平均�
温美娟党娜翟丙年郑伟王朝辉赵政阳
关键词:苹果有机肥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在西北旱地冬小麦进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共设5个处理,有机肥(牛粪,M)施用量30 t·hm^(-2),配以不同量的化学氮肥(0、75、150、225、300 kg N·hm^(-2),分别用M+N_(0)、M+N_(75)、M+N_(150)、M+N_(225)、M+N_(300)表示)。试验进行3年后,连续两年(2018、2019年)测定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氮肥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的M+N_(0)处理;M+N_(150)、M+N_(225)和M+N_(300)3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M+N_(75)处理,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除淀粉含量外,有机肥配施氮肥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伸性均显著高于M+N_(0)处理,且M+N_(150)、M+N_(225)、M+N_(300)处理均显著高于M+N_(75)处理,但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M+N_(150)处理两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最高,显著高于M+N_(0)、M+N_(225)、M+N_(300)处理。2018年M+N_(150)处理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9年,除L-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外,M+N_(150)处理的其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N_(0)和M+N_(225)处理。相关分析显示,MBC与MBN呈极显著正相关,MBC、MBN与CBH、NAG、AKP均呈显著正相关,MBN与TN呈显著正相关、与NO_(3)-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等因素,M+N_(150)更有利于西北旱地麦田的可持续利用。
马龙王书停史雷张然王楷郑伟李紫燕李紫燕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氮肥土壤酶活性
不同水氮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2023年
【目的】探明喷灌条件下水氮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喷灌施肥技术,在陕西扶风进行了小麦田间区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4个灌溉水平:30、60、90、120 mm,记为W1、W2、W3、W4;副区为4个施氮(N)水平:150.0、187.5、225.0、262.5 kg/hm^(2),记为N1、N2、N3、N4,共16个水肥组合。小麦收获期,采集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采集小麦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并调查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小麦产量随灌溉、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W3N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053 kg/hm^(2),较W1N1处理增产1973 kg/hm^(2);拟合曲面最高产量达8848 kg/hm^(2),此时灌溉量为98 mm,施氮量为212 kg/hm^(2)。提高灌溉量有利于小麦干物质与氮素积累,W3灌溉下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和平均氮素积累量均最高,分别达20306 kg/hm^(2)和221 kg/hm^(2),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均在W3N2处理达最高值,分别为21252、237 kg/hm^(2)。过量施氮不利于小麦氮素利用,N4处理下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N1处理降低34.5%~40.4%、2.5%~6.9%。各处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处于15.1~21.6 kg/(hm^(2)·mm),施氮量控制在217~228 kg/hm^(2)时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W3灌溉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最优,W4灌溉造成土壤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同步下降。路径分析表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水氮投入、土壤养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716、0.642、0.522、0.400,以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的效应值最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产量构成要素以直接路径调控小麦产量,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555、0.400;水氮投入、土壤养分主要以间接路径调控小麦产量,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554、0.544。【
唐锐韩宜秀易树生郑伟南小红罗鸿罗鸿翟丙年
关键词:冬小麦水氮耦合效应
基于酶化学计量法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调控果园土壤微生物碳、磷代谢机制
2023年
土壤微生物的C、N、P养分需求和代谢限制与环境养分的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如何影响苹果园土壤微生物C、N、P代谢限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基于2008年建立的苹果园长期定位试验,应用土壤酶化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C、N和P周转相关的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PHOS)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碳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结果表明:①在果树各生育期,施用有机肥处理(MNPK和M)的微生物量碳(microC)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和NPK);微生物量氮(microN)含量,在萌芽期NPK、MNPK和M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89%、269%和213%(P<0.05).②CK处理在萌芽期有较高的叶片ω(N)和ω(P)(29.8 g·kg^(-1)和2.17 g·kg^(-1)),并且仅果树萌芽期的叶片P含量与土壤有效磷(A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③土壤酶化学计量分析的所有数据点均在1:1线以上,表现为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强的P限制;果树生长期,矢量长度和角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6~0.79和59.3°~67.7°,且研究中矢量角度均>45°,也体现了微生物存在较强的磷限制.④RDA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和速效氮(AN)是影响矢量长度的主要理化因子,AP、AN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矢量角度的主要理化因子;SEM分析表明,A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直接影响microC和microN,AP直接影响microP和microN,DOC和AP直接影响矢量长度,AP和microN直接影响矢量角度;微生物碳利用率与矢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矢量角度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果树不同生育期土壤碳和磷含量,调控微生物碳、磷代谢进而影响微生物碳利用率,为�
吕凤莲梁凯霖吉冰洁郑朝霞郑朝霞赵志远李利敏李紫燕郑伟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业生态荟萃分析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为了解荟萃分析在农业生态学科研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相关研究参考,以“meta”作为关键词获取有效文献718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Web of Science(WOS)文献分析工具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农业生态荟萃分析的国际发文总量呈显著增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在农业生态荟萃分析领域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荟萃分析在农业生态的研究主题多样化,农田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气候因子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等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和碳氮养分循环的动力学分析,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变化、互作差异比较等是现阶段的主要应用领域。荟萃分析作为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大尺度综合性研究提供了验证假说和发展新理论的新途径,但目前简单荟萃研究仍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基于大数据融合、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和专家知识评估等的综合荟萃分析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杨睿哲陈兰兰刘雪健郑一鸣郑伟翟丙年王朝辉李紫燕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可视化分析
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研究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为陕西省苹果主产区施肥策略的合理制定及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2~2016年,在陕西省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5个苹果主要生产地区选取典型果园,样点数依次为17208、2634、8589、14723和303个,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利用现有果园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比较分析各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结果】目前,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5 g/kg、57.1 mg/kg、13.0 mg/kg和160.4 mg/kg,较低和低等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33.3%、61.8%、85.0%和50.4%。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存在一定差异,从全区来看,基本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即宝鸡是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地区,咸阳、渭南和铜川次之,延安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延安地区果园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9.5g/kg、碱解氮49.4 mg/kg、有效磷9.0 mg/kg和速效钾140.0 mg/kg,处于较低和低等养分水平的果园百分比分别为61.6%、77.7%、99.3%和67.5%。铜川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2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占88.9%;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2.0 mg/kg,46.4%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13.9mg/kg,75.3%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81.6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果园所占比例为67.2%。渭南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3.1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占83.2%;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1.6 mg/kg,54.6%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13.7 mg/kg,81.0%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70.1 mg/kg,42.6%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咸阳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2.3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果园占85.7%;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2.7
郑朝霞王颖石磊石磊郑伟郑伟翟丙年
关键词:有机质
矮化自根砧红富士幼树对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为矮化自根砧苹果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2年生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三个施氮水平下幼树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试验设三个处理,每千克土施氮(N)量为0.1 g(N_(0.1))、0.2 g(N_(0.2))和0.3 g(N0.3),分别在春梢停长期(6月23日)、秋梢停长期(8月25日)、养分回流期(9月20日)和落叶前期(10月23日)取全株样品进行氮的分析测定。【结果】至落叶前期,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总干重和根系生物量以N_(0.1)水平最高。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较大。氮肥施入至春梢停长期,幼树地上部新生营养器官Ndff值最高;秋梢停长期至落叶前期均以根系的Ndff值最高,同时根部吸收的^(15)N也优先向营养器官运转;树体对氮的吸收征调能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弱。果树春梢停长期,N_(0.1)处理树体新吸收的氮素可更为快速地转运至新生器官;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叶片^(15)N分配率最大;落叶前期,N_(0.1)处理根系^(15)N分配率(33.8%)显著高于N_(0.2)(17.0%)和N0.3(22.5%)处理,叶片中约37.6%的氮素回流到树体内。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树体^(15)N利用率显著提高,至养分回流期各处理^(15)N利用率为N_(0.1)(30.0%)>N_(0.2)(27.9%)>N0.3(21.7%)。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三个施氮水平下树体吸收的^(15)N均占整个生育期氮素吸收的80%或以上。【结论】春梢停长期至养分回流期是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幼树氮素营养需求的关键时期,N_(0.1)处理有利于幼树营养生长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及贮藏,建议生产上应适当控制氮肥的投入,根据果树需肥关键时期合理施用氮肥,满足树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
郑朝霞王颖王颖郑伟郑伟赵志远翟丙年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氮素
陕西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选取影响朱鹮生境适宜性的9个环境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境适宜指数(HSI)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陕西省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程度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2)洋县境内朱鹮生境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空间分布连贯性较差,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南、北高,中间和西低的格局;3)单因子中,对朱鹮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较强的主要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距水体距离(0.501)、距水源距离(0.359)、植被类型(0.162)、海拔(0.155)、距道路距离(0.152),其他环境因子的解释力(q)偏弱,q均未超过0.1;4)交互因子中,q(x_(1)∩x_(2))为0.5以上交互作用的因子均是距水源(水体)距离叠加其他因子产生。其中,q(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为0.602,仅次于q(距水体距离∩距水源距离)最高值(0.725)。研究可为濒危动物生境保护以及栖息地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孔晓霞郑伟高焕霖徐仪玮张明浩张青峰
关键词:生境适宜性层次分析法朱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