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栓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阿替普酶
  • 1篇血性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周围性面瘫
  • 1篇面瘫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静脉溶栓治疗
  • 1篇急性脑梗死患...
  • 1篇后出血
  • 1篇发病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亚楠
  • 3篇尚俊英
  • 3篇赵虹
  • 2篇刘菊
  • 1篇吴雅丽
  • 1篇谢帅
  • 1篇袁烨
  • 1篇富欣然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神经损害。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非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面瘫出现前3~5d内出现患侧乳突以及下颌角、耳内、乳突区疼痛,观察组15例(30.0%),对照组33例(6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M波波幅比观察组为(52.7%±11.07%),对照组为(68.37%±14.4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恢复,均无后遗症。结论: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的患者中的神经损害较非糖尿病患者更轻,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是糖尿病合并症,而非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是单纯的颅神经病变。
尚俊英谢帅赵虹李亚楠刘菊吴雅丽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性面瘫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4.5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 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尚俊英李雪峰赵虹李亚楠刘菊袁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患者溶栓后24~72h发生HT,发生率16.94%,其中HI-1型9例,HI-2型6例,PH-1型3例,PH-2型3例;有症状的颅内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纤颤、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溶栓后12h收缩压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溶栓前高血糖、高NIHSS评分及溶栓后收缩压控制不佳可使其患HT的风险增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尚俊英李雪峰赵虹李亚楠富欣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出血性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