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增产实践被引量:39
- 2021年
- 深部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但效益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如何进行高效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困难、支撑裂缝短的问题,基于储层压裂改造适用性分析优化压裂体系,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储层改造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表明:①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含气量较高,介于13~20 m^(3)/t,但开发难度较大,单井日产气量较低,介于0~500 m^(3),储层改造困难;②根据井下观测,现有活性水压裂工艺技术有效支撑裂缝主要集中于井筒8 m范围以内,主缝延伸一般不到30 m;③深部煤层压裂应以形成有效长距离支撑、高导流能力的规模人工裂缝作为主攻目标,提高加砂强度配合大排量,同时研发“低密度、长运移”支撑剂,平均单井日增产气1800 m^(3),为解决深部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姚红生陈贞龙郭涛李鑫肖翠解飞
- 关键词:储层改造
- 延川南煤层气田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
- 煤层气开发不同于常规油气,主要以吸附气为主,通过排水降压解吸产气,并且煤储层非均值性强,单井产量差异大,采出程度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因此剩余气分布的准确评估有利于提高煤层气资源动用,为气田后期开发调整部署及措施挖潜提供依...
- 肖翠王伟陈贞龙
- 关键词:煤层气采出程度
- 文献传递
- 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成藏规律与开发技术被引量:34
- 2019年
-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煤层气田从勘探发现到效益开发经历了近10年,其产能建设和开发上产的整个历程,在我国深部煤层气领域的勘探开发探索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气田突破了800m以浅的经济开发极限深度,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基于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的地质特征、成藏规律以及开发生产动态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其富集高产要素以及勘探开发技术。大量实践证实了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地质特征:①埋深大、煤阶高、含气量高,资源条件较为有利;②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微孔发育有利于吸附,但孔隙连通性较差不利于产出;③储层压力系数低,开发难度较大。在深入分析深部煤层气地质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沉积控煤、构造控藏、水动力控气、地应力控缝、物性控产”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成藏富集高产的五要素协同控制理论,形成了适用于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四大关键技术体系:①构建了以“串枝化”、“井工厂”为特色的集约化大平台钻完井技术;②形成了适用于深煤层开发的有效增产改造技术;③制定了基于解吸理论的智能化精细排采控制技术;④集成了适宜于复杂地貌的地面集输以及气田数字化技术,为同类型的深部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陈贞龙郭涛李鑫肖翠金晓波
- 关键词:成藏规律
- 和顺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针对和顺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差异较大的特点,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确定和顺区块煤层气井产能主要受到煤层气保存条件、解吸压力、压裂以及排采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和顺区块煤层气的保存条件控制煤层含气性,对产能的影响明显;解吸压力越高,高产稳产潜力越大;区块构造高部位水力压裂易出现井间压窜现象;和顺区块煤层产液量及渗透率低,按照煤层的产水潜能,在单相流阶段求取煤层供液指数,并依此建立经验公式,确定合理的排采速度,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肖翠
- 关键词:煤层气产能影响因素
-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评价及有利区优选
- 2025年
-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各开发区域进行数学评价和等级划分,最终形成有利区、较有利区以及潜在有利区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2号煤层属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大部分属于中煤级煤,焦煤、贫煤和瘦煤均有分布;平均水分和灰分平均含量较低,挥发分产率较高,硫分含量则是从低硫煤到高硫煤都有一定发育;煤层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平均夹矸层数和夹矸系数相对较小,煤层结构简单,属于稳定的中厚−厚煤层,煤体结构较完整。2号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类,围岩综合岩性指数较大,封闭性能好;总体断层分形维数值中等,断层发育程度简单,开发条件较好;研究区地表水部分发育,水文分形维数值中等,地下水封闭系数较大。【结论】整体而言,研究区2号煤层的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适合进行UCG工程实施。依据构造、埋深、河流和矿井边界等分布特征,结合地勘资料描述,将目的煤层划分为11个开发单元,有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最有利区域是中北部的单元Ⅴ和Ⅲ,较有利区主要为Ⅰ、Ⅱ、Ⅳ、Ⅵ、Ⅶ、Ⅸ、Ⅹ,区域Ⅷ和Ⅺ为煤炭地下气化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 李鑫陈贞龙郭涛高小康肖翠金晓波吴财芳王芳芳
- 关键词:TOPSIS法
-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煤储层非均质性强,较之于常规油气储层更为特殊和复杂,煤层储层动态参数的合理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综合考虑煤层吸附解吸以及基质收缩效应,对常规图版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应于煤层气储层动态参数的评价,能够快速有效地落实到气田每一口单井预测。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田Y-3井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应用Agarwal-Gardner、Blasingame、NPI、Transient等4种适用于煤层气井变压变产生产方式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图版开展分析,特征曲线拟合渗透率与试井渗透率、数模历史拟合渗透率基本一致;评估认为有效半缝长与泄流半径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泄流面积受控于压裂改造效果;水平井储量动用程度高,可采储量为直井的4倍。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煤层气后续开发在井网调整和井型优选上提供了依据。
- 肖翠
- 关键词:煤层气可采储量
- 深层高阶煤层CO_(2)-ECBM技术研究与应用启示——以沁水盆地晋中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25年
- 深层高阶煤层资源潜力大,但具有“强吸附、难解吸”的特点,常规开发方式难以实现效益动用。与化学驱、热力驱等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CO_(2)-ECBM(CO_(2)地质封存及强化煤层开采)技术具有节能减排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双重效益。为明确CO_(2)吸附、解吸特性,论证CO_(2)-ECBM技术提高深层高阶煤层气采收率可行性,助力深层高阶煤层气产能释放,以沁水盆地晋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层高阶煤层CO_(2)吸附、解吸特征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衡压力的增加,煤层对CH_(4)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而受煤层孔裂隙发育特征及CO_(2)特征影响,煤层对CO_(2)的吸附量呈先持续上升再在临界压力附近骤降后大幅上升的特征。深层高阶煤层对CO_(2)的吸附能力约为CH_(4)的2~5倍,超临界CO_(2)在煤层中的吸附能力更强,CO_(2)的敏感解吸压力为CH_(4)的3/4,且吸附于煤层后,CO_(2)呈现出明显的吸附、解吸滞后特征,大比例CO_(2)以吸附封存和残余封存形式滞留在煤层中无法脱附,成为实现大规模封存CO_(2)和替换CH_(4)的有利条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明确了深层高阶煤层气开展CO_(2)-ECBM具备大幅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矿场应用中,可通过超前注气、加大注入压力等方式提高气藏压力水平,提升竞争吸附效率,同时低敏感解吸压力也表明注入CO_(2)后返排率较高,需考虑CO_(2)循环利用。
- 郑永旺崔轶男李鑫肖翠郭涛张登峰
-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 2025年
- 【目的】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薄层拓展,但整体上具有非均质性强、超低渗、地应力高、富集规律复杂等地质特点,面临地质理论不完善、关键技术适应性差、投资回报率低等挑战,制约了煤层气规模效益开发。【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中深部薄煤层勘探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气田地质特征,总结煤层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中深部薄煤层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结果】(1)延川南气田发育谭坪、万宝山两个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沉积、煤岩煤质、储层、保存、地应力特征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为中深层、欠饱和、低温、低压的热成因优质煤层气藏,生产特征受控于压裂改造效果,常规疏导式压裂气井具有“见气上产慢、单井产能及可采储量低”的生产特征,有效支撑压裂气井具有“上产快、单井产能及可采储量高”的生产特征。(2)动静结合,形成了中深层煤层气“沉积控煤、保存控富、地应力控渗、有效改造控产”的四元耦合富集高产地质认识。(3)建立地质–工程“双甜点”定量化指标评价体系,指导有利区优选;形成了煤多尺度孔缝特征定量表征技术,实现储集空间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定量表征。(4)基于煤层气建模数模一体化关键技术明确了剩余气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导剩余气富集区重构井网,提高气田储量动用率、采收率;强化井网与缝网的适配性,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井网–缝网–产能–效益”一体化开发技术政策。(5)针对煤层厚度薄、构造起伏大等问题,兼顾高效钻完井与压裂、排采需求,形成了薄层水平井导向–压裂–排采一体化成井技术;通过深化煤岩特性认识,开展多轮次攻关实践及迭代优化,形成了“高液量前置拓缝长,变�
- 何希鹏肖翠高玉巧李鑫郭涛蔡潇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基于现代产量递减分析的延川南煤层气田剩余气分布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针对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储量动用程度不均衡的问题,基于延川南煤层气田生产数据及开发成果,综合考虑煤层气吸附解吸以及煤储层基质收缩效应,采用修正后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以及煤层气数值模拟法对气井储量动用情况、剩余气分布规律以及开发潜力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300 m×350 m井网不能有效动用煤层气储量,平面上动用程度差异较大,研究区西北部动用程度较低,平均泄流半径仅为78 m,较低于东南部开发动用,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西北部面积2.8 km2剩余气地质储量达2.53×10^8 m^3,采出程度仅为4.2%;从影响因素上来看,研究区剩余气类型主要为井控未动型、井网不完善型两种类型,针对井控未动型可采用加密井网或重复压裂增效,数模显示采出程度可提高9.6%,而井网不完善型则需进一步完善井网促进面积降压。该研究成果为气田后期开发调整部署及措施挖潜提供了依据。
- 肖翠王伟李鑫杨小龙
- 关键词:煤层气数值模拟
- 延川南煤层气田低效井原因分析与措施优选被引量:9
- 2020年
- 针对延川南深层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占比高,低产原因复杂,难以达到预期开发效果的问题,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分析,结合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认为排采速度不合理导致煤储层渗流通道堵塞,储层改造不到位导致泄流面积小,低压区地层能量不足导致煤层气解吸受限这三大问题是延川南低效井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低效原因分别开展了可控强脉冲解堵、体积压裂实现裂缝转向、氮气扰动疏通促解吸等增产措施。现场应用评价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均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体积压裂可以达到有效改善储层物性的目的,单井日增产气1000~4000 m^3,增产效果显著,是延川南煤层气田目前最为有效的增产措施。
- 李鑫肖翠陈贞龙金晓波
- 关键词:煤层气低产低效增产措施体积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