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储备
  • 1篇血流储备分数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造影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淋巴

机构

  • 3篇丽水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王建
  • 2篇陈勇军
  • 1篇樊梁军
  • 1篇杨展玲
  • 1篇雷虹
  • 1篇严红艳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下称冠脉)CT血管成像(CTA)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冠脉CTA且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8例。根据冠脉狭窄情况,分为冠脉狭窄(狭窄率≥50%,观察组)95例和非冠脉狭窄(狭窄率<50%,对照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FFRCT值。分析FFRCT值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FFRCT在冠脉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FFRCT值为(0.81±0.10),低于对照组的(0.8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FFRCT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420,P<0.05)。FFRCT诊断冠脉狭窄的AUC为0.748,其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和0.62。结论在诊断冠脉狭窄上FFRCT与CTA存在低中度相关。
樊梁军王建罗菁倩杨展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冠脉狭窄
MR诊断巨淋巴细胞增生症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结果在经过MRI平扫检查后,14例患者表现为均匀的等长T1、稍长T2信号,1例病灶内见线状低信号影;边缘光滑,肿块轮廓与周围结构边界可清晰分辨,其中2例患者病灶周围可见迂曲走行的流空血管影。MRI动态增强扫描:经动态增强扫描后,15例患者均表现出早期明显强化,随着时间的推迟,其信号强度下降不明显。结论胸腹部磁共振诊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特征性,常规MR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王建陈勇军雷虹
关键词: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磁共振成像
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CT和MR影像表现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CT和MR影像表现。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CT和MR扫描,观察中上腹部区域淋巴结大小、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壁厚型9例,结节型7例,肿块型7例。其中10例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淋巴结中心坏死,12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融合现象。未坏死淋巴结呈现均匀中度强化,而发生坏死的淋巴结边缘部分存在明显强化,而在中心部分则呈现不强化,CT检查结果呈现低密度,MR T1WI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则为高信号。根据患者的CT和MR检查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结合文献将其淋巴结分为四组,即门腔间隙-胰后组、腹腔动脉干组、肠系膜血管组、腹主动脉组。结论 CT和MR影像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胆囊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加深对胆囊癌影像学表现的全面认识,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以及腹主动脉周围。
陈勇军王建严红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