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脑屏障
  • 2篇脑损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癌
  • 1篇水肿
  • 1篇通透性
  • 1篇通透性改变
  • 1篇外伤
  • 1篇细胞
  • 1篇脑水肿
  • 1篇脑损伤后
  • 1篇脑外伤
  • 1篇脑转移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3篇梁宾
  • 2篇金学隆
  • 1篇孙熠
  • 1篇陈泽群
  • 1篇王飞飞
  • 1篇刘兴菊

传媒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EBA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脑皮质内皮屏障抗原(EB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放射性血脑屏障损害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放射性脑损伤后7、14和28 d 4组,每组12只。采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制备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按照3 m 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3%伊文思蓝(EB),开颅并暴露脑皮质血管,放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EB渗出情况,并借助微循环显微成像系统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使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EBA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EB外渗量和VEGF的表达水平于伤后7、14、28 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降低,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呈正相关(r=0.898,P<0.001);EBA表达水平于伤后各个时间点均下降(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升高,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B外渗量呈负相关(r=-0.866,P<0.001)。结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EBA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加具有重要关联性。
陈泊霖孙熠梁宾金学隆
关键词:脑损伤血脑屏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放射性脑损伤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创伤区CD34^+细胞的聚集与脑水肿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创伤区CD34+细胞的聚集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TBI组(90只),其中TBI组随机分为伤后1、3、5、7、14 d 5个亚组(每组1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2.14 kPa)制作TBI模型。用干湿重法及伊文思蓝渗透法分别检测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侧脑皮质CD34+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伤侧伊文思蓝渗透量和脑水含量均于伤后1 d增加,3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侧脑皮质CD34+细胞在伤后1 d下降,从第5天开始增加并超过假手术组;TBI后伤侧脑皮质CD34+细胞数与伊文思蓝渗透量呈负相关,与脑水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创伤区CD34+细胞的聚集与脑水含量的降低有关,有助于缓解脑水肿。
王飞飞金学隆梁宾刘兴菊陈泽群
关键词:CD34+细胞脑水肿血脑屏障创伤性脑外伤
男性绒毛膜癌脑转移1例报告
男性绒毛膜癌的发病机制长时期来一直有争论,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假设:①自然消退的原发性睾丸绒癌的转移;②胚胎发育过程中残余的原始生殖细胞异位迁移;③非滋养层肿瘤的逆分化。绒癌脑转移的形成可分为3个时期:首先为瘤栓...
梁宾
关键词: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