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垚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盐岩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储层
  • 1篇灯影组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类型
  • 1篇溶蚀
  • 1篇溶蚀机理
  • 1篇溶蚀作用
  • 1篇四川盆地东北...
  • 1篇碳酸盐岩储层
  • 1篇盆地西缘
  • 1篇主控因素
  • 1篇侏罗统
  • 1篇下侏罗统
  • 1篇相分析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王兴志
  • 3篇杜垚
  • 1篇张本健
  • 1篇杨雪飞
  • 1篇冯明友
  • 1篇杨西燕
  • 1篇李博
  • 1篇陈超
  • 1篇陈超
  • 1篇裴森奇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北地区灯二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18年
依据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特征,结合相应的地化资料,对川北地区灯影组灯二段的储层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认为,其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粘连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和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藻粘连格架溶孔、顺层溶孔—溶洞—溶缝和穿层葡萄花边溶洞最为常见,储层类型多为孔洞型,常规物性具有低孔—低渗特征;颗粒粘连滩和藻丘为区内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压实—压溶和多期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消失的基本原因,桐湾运动Ⅰ幕导致的表生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颗粒粘连滩、藻丘与表生岩溶水平潜流带的叠加使其储层主要分布在灯二段的中部。该研究结果可为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杜垚杜垚张巧依王兴志曾德明张本健冯明友
关键词:灯影组储层主控因素四川盆地
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碳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模拟在埋藏条件下不同流体(0.2%的乙酸和分压2 MPa的CO2)与碳酸盐岩的溶蚀环境,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特性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中白云岩溶蚀速率增加的幅度均高于石灰岩,在深埋藏环境下,二者的增加量差距更大,白云岩比石灰岩更易溶蚀形成溶蚀孔洞;乙酸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速率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升高,CO2中岩石的溶蚀速率先增后降;相同温度压力下,乙酸中岩石的溶蚀速率高于CO2中;岩石在CO2和乙酸溶液溶蚀后微观特征具有相似性,泥晶灰岩整体溶蚀降低,形成溶蚀坑;颗粒灰岩在原始的孔隙较发育的颗粒内部形成溶蚀坑;白云岩溶蚀后常形成晶间溶孔;白云质灰岩溶蚀后方解石整体溶蚀降低;硬石膏白云岩常形成膏模孔。实验证明埋藏条件下流体介质的差异对岩石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白云岩溶蚀能力大于石灰岩,溶蚀后孔隙发育,是马家沟组下组合值得关注的储集空间。
李雅雯王兴志展燕杨西燕黄荟文杜垚霍飞
关键词:溶蚀机理碳酸盐岩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主产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川中地区已稳产数十年。川东地区大安寨段一直未取得突破,相应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重庆万州地区大垭口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育稳定保存良好的湖相碳酸盐岩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万州地区大安寨段以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为特征,其主要由5大类岩石组成,共细分为12种岩石类型。结合岩性、沉积特征及区域上的资料,可将大垭口剖面大安寨段划分出半深湖—深湖、湖坡、浅湖、滨湖4个亚相及多个微相。大安寨段由下往上可分为大三、大二以及大一共三个亚段,发育了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其中,大三亚段和大一亚段岩性以介壳或介屑灰岩和结晶介壳灰岩为主,夹薄层黑色泥页岩及砂岩;大二亚段岩性以黑色页岩为主,夹薄层介壳灰岩。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特征,分析各亚相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万州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环境整体属于较低能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中多为泥晶方解石胶结,含泥质。根据实测剖面及区域上的资料,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湖泊相沉积模式,该模式总结了该区域大安寨段各亚相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陈超陈超陈超杨雪飞王兴志唐锐峰李博
关键词:四川盆地岩石类型沉积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