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琴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伊蚊
  • 5篇白纹伊蚊
  • 4篇登革热
  • 4篇流感
  • 4篇病毒
  • 3篇禽流感
  • 2篇登革热媒介
  • 2篇知识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监测分析
  • 2篇法定报告
  • 2篇法定传染
  • 2篇法定传染病
  • 2篇防治知识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悬浮细胞

机构

  • 18篇攀枝花市疾病...
  • 2篇盐边县疾病预...
  • 1篇攀枝花市东区...
  • 1篇米易县疾病预...
  • 1篇攀枝花市第四...

作者

  • 18篇李琴
  • 13篇陈祖华
  • 13篇闫姝利
  • 10篇刘瑜
  • 9篇唐刚
  • 9篇黄进
  • 5篇沈来红
  • 4篇黄星辉
  • 3篇吴万里
  • 3篇周霞
  • 2篇廖洪秀
  • 2篇胡澜怀
  • 2篇潘泓宇
  • 2篇郭元
  • 2篇李文成
  • 1篇李井宾
  • 1篇李春霞
  • 1篇蒲玉红
  • 1篇陈世平
  • 1篇王素芹

传媒

  • 7篇中华卫生杀虫...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攀枝花市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在全市共调查15~65周岁1100人,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水平偏低(45.02%)。年龄以18~29岁(47.59%)和30~50岁(47.06%)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18岁(42.58%)和>50岁(34.00%)年龄组,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职业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知识知晓率(61.11%)高于其他职业,地区以仁和区居民(54.89%)中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区(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97.56%)家庭都有泡菜坛、水养植物等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且仍有小部分居民家中未采取任何防蚊/灭蚊措施。结论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因此应结合其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知识和行为。
李琴闫姝利黄进唐刚刘瑜陈祖华
关键词:登革热知识
2014-2018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重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攀枝花市乙类和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累计报告肠道传染病10527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4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病死率为0.02%。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丙类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乙类的痢疾。以5~7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地区分布不均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1),以东区报告发病率最高,达218.12/10万。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人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P<0.01)。结论攀枝花市乙类和丙类肠道传染病在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建议针对流行特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闫姝利陈祖华李琴胥磊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初步了解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攀枝花市5县(区)(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3、2.04,已产生低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4、0.50、0.63,属敏感。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陈祖华潘泓宇黄进唐刚闫姝利刘瑜李琴黄星辉沈来红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2017-2019年攀枝花市流感病毒检测结果
2021年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攀枝花市发病的流感样病例检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17年4月—2020年3月3年攀枝花市流感样病例(ILI)标本的荧光PCR检测及病毒分离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个年度共6 047份标本,阳性1 138份,阳性率为18.82%,其中甲型813份占71.44%,乙型325份占28.56%;依次流行H1N1、H3N2、By、H1N1,H1N1、Bv,Bv和H3N2。3年病毒分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4,P <0.05);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97,P<0.05),5~<15岁组最高;爆发疫情以学校为主;各型病毒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17,P<0.05),By最高,H3N2最低;混合感染者<5岁组多发,培养需≥Ⅱ代;悬浮细胞管分离H3N2病毒效率较高。结论 2017年度流感病毒较活跃,前2个年度H1N1流行间隔时间<1年,H3N2分离率低,学校仍为流感防控重点单位,应加强宣传,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
周霞吴万里胡澜怀杨志敏李琴夜富平
关键词:流感病毒阳性率MDCK细胞
2015年攀枝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2015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年攀枝花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该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8种3 512例,死亡35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83.39/10万,死亡率为2.82/10万,病死率为1.00%,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艾滋病。东区发病最高,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1∶1,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结论 2015年攀枝花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2014年相比略有上升,肠道传染病是主要发病类型,需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握防控重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闫姝利陈祖华刘瑜黄进李琴唐刚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
2019-2022年攀枝花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为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2年攀枝花市活禽市场、规模养殖户等外环境样本,采用(RT-PCR)法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禽流感病毒在不同时间、地区、场所和标本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采集外环境标本576份,禽流感甲型病毒核酸阳性192份,阳性率为33.3%,亚型中以H9占比最高(54.69%)。第4季度阳性率高于其他3个季度;盐边县(41.7%)、东区(40.8%)外环境阳性率高于其他3个县区;屠宰加工厂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3.9%;清洗禽类的污水阳性率最高,为57.38%。结论 攀枝花市涉禽外环境中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H9亚型为主要病原体,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应加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禽流感防控工作。
李琴闫姝利廖洪秀胥磊吴万里郭元
关键词:禽流感
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型、EV 71型、CA16型、CA10型、CA6型的核酸检测。结果在387例病例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305例(78.81%)。其中检出CA16型155例(50.82%)、CA6型72例(24.26%)、其他肠道病毒42例(13.77%)、CA10型29例(9.51%)、EV 71型1例(0.33%)、EV 71与CA16混合感染4例(1.31%)。全年均有阳性病例检出,6月病例达到高峰值(28.42%),8~10月维持在一定水平(29.97%);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46∶1,发病集中在4岁以下人群(89.18%)。全市5个县(区)均检测到阳性病例,均以CA16型为主要病原。结论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体由EV 71型、CA16型、CA10型、CA6型、EV 71+CA16混合型及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全年以CA16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而8~11月CA6型替代CA16型成为引起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
沈来红李琴吕沛骏谭琳刘瑜闫姝利陈祖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攀枝花一起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处置提供实践经验。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用RT-PCR对病例标本和外环境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病例A于2017-06-07发病,06-18确诊,07-14痊愈出院;病例B于2017-06-13日发病,06-19确诊,06-21死亡,两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外环境采样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率16.28%。结论病例A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病例B有活禽市场暴露,此为一起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落实活禽市场管控制度对疫情控制有明显效果,活禽跨地区运输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扩散的关键。
魏雪雨刘红旗周霞李琴廖静琪高汝琼闫姝利沈来红陈祖华黄星辉
关键词:禽流感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
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状况,为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在2018年4-11月每月中旬开展调查,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房屋指数法(HI)监测,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在调查时段的每月均有活动,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BI=18.70、CI=21.40、HI=18.70),帐诱指数为13.00只/(帐·h);伊蚊幼虫密度居民区住户外(BI=16.20)>居民区住户内(13.91)>公园/绿化带(5.36),成蚊密度居民区住户外(帐诱指数7.00)>公园/绿化带(5.25)等。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预警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陈祖华黄进唐刚李琴闫姝利刘瑜
关键词:白纹伊蚊
2006—2020年攀枝花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6—2020年报告的恙虫病流行特点,为精准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恙虫病统计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攀枝花市2006—2020年共报告恙虫病2231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57/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和40~54岁,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0.89%和29.06%;人群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8.67%;发病高峰在每年的7—10月,占93.28%;农村地区发病最高,占97.45%,其盐边县发病最多,占52.17%;病例类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占75.42%。结论攀枝花市恙虫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年龄特殊性,人群分布以农民为主。
陈祖华李琴胥磊闫殊利白永华刘艺张耀
关键词:恙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