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晶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融合术
  • 2篇椎间关节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融合
  • 2篇脊柱融合术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关节
  • 2篇干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英文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质干细胞
  • 1篇骨髓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质
  • 1篇骨髓间质干细...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2篇叶伟
  • 2篇陈为坚
  • 2篇陈锡然
  • 2篇武光勤
  • 2篇陈造宏
  • 2篇李贵涛
  • 2篇罗狄鑫
  • 2篇李晶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兔椎间关节融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间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脊柱前路融合的方法。[方法]自髂骨抽取骨髓4m,l在体外扩增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每只动物取3个脊柱节段随机接受4种移植方法:骨髓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胶(A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纤维蛋白胶(B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胶(C组),纤维蛋白胶(D组)。实验动物在术后3个月处死,利用放射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分析脊柱融合情况。[结果]A组的椎间隙骨痂形成明显较其他组多,组织学上有连续的骨痂形成;B组和C组显示出近似的放射学和组织学变化,有不连续骨痂生成。D组融合效果最差,为纤维肉芽组织填充椎间隙,无骨痂生成。[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纤维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体在移植入体内3个月后有良好的成骨并初步获得椎体间融合。
陈为坚李贵涛罗狄鑫陈锡然陈造宏武光勤叶伟李晶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脊柱融合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兔椎间关节的融合(英文)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目的: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纤维蛋白胶混合物作为骨移植材料,通过与单纯使用纤维蛋白胶、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来评价这种移植材料的成骨效果。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1/2006-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自兔髂骨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在体外培养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胶内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制成复合物,再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另一种复合物。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每只动物取L3-63个椎间隙随机接受4种移植方法中的3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纤维蛋白胶。术后3月利用放射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分析脊柱融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兔脊柱椎间隙骨痂形成情况。结果:①术后12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组椎间隙骨痂形成明显较其它组多,组织学上有连续的骨痂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组可见前纵韧带后方有编织骨形成,骨量少,不连续。纤维蛋白胶组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少量成骨细胞,未见新骨形成。各组均未见纤维蛋白胶残留,椎间盘中有少量椎间盘髓核残余、中间有少量软骨组织形成。②12周时x射线检查显示,各组兔均未造成椎体后缘增生,无椎管狭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蛋白胶组节段活动度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组、纤维蛋白胶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椎
陈为坚李贵涛罗狄鑫陈锡然陈造宏武光勤叶伟李晶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物实验骨形态发生蛋白脊柱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