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芳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表层沉积物
  • 5篇沉积物
  • 3篇太湖
  • 3篇吸附-解吸
  • 3篇解吸
  • 3篇ICP-MS
  • 2篇等离子体质谱
  • 2篇电感耦合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质谱
  • 2篇离子
  • 2篇黄河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总磷

机构

  • 6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作者

  • 6篇刘颖
  • 6篇方芳
  • 2篇李和祥
  • 1篇左航
  • 1篇陈艺贞
  • 1篇陈建华
  • 1篇郭阳
  • 1篇赵佳颖

传媒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总磷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微波消解法、标准测试方法(SMT)和碱熔法分别测定了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307a(GSD-7a)中的总磷(TP)含量,并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采集于黄河流域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TP含量和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标准物质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微波消解法>碱熔法>SMT法;变异系数:微波消解法>碱熔法>SMT法。同时,微波消解法提取的表层沉积物TP含量的范围为634.3~909.2μg/g;SMT法TP含量的范围为627.1~889.5μg/g;碱熔法TP含量的范围为559.1~784.8μg/g。微波消解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高,SMT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低。样品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微波消解法>SMT法>碱熔法;变异系数:微波消解法>碱熔法>SMT法。综合测定标准物质中TP含量以及样品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于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使用SMT法提取TP较优于微波消解法和碱熔法。
郭晨辉李和祥方芳季雨珊幸韵欣范昳冰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TP微波消解法
光度法研究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及动力学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表层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源和汇。研究表明,太湖地区特别是梅梁湾和东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等营养元素污染严重。采用SMT法(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太湖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和磷形态分析,结合我国、加拿大和美国标准对总磷进行污染评价。通过拟合建立了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方程,并在不同pH、水土比的环境条件下获得磷的吸附特性。同时也在不同温度和pH下对磷进行解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_9采样点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酸磷含量均最高,S_(11)采样点碱磷含量最高。对于所有采样点,各形态磷平均值大小排序为(μg·g^(-1)):无机磷(401.43)>酸磷(377.81)>有机磷(175.37)>碱磷(25.53)。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S_(12),S_(14)~S_(16)及S_(18)采样点外,其余采样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最佳水土比为25∶1,且pH值对吸附和解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掌握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区域磷的污染现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规律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
季雨珊方芳王辉彬马小岩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太湖
ICP-MS研究太湖表层沉积物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1
2018年
前期研究发现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Zn含量最高,且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强生态危害。因此,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为分析手段研究了太湖苏州湾大桥东表层沉积物(标记为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在吸附时间t<120min时,吸附是一个快速阶段,而当t≥120min时则相反,吸附趋于动态平衡;Cd^(2+)和Zn^(2+)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沉积物对Cd^(2+)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对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动力学研究发现,二者均更符合Elovich方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且当pH值增大时,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量逐渐减小,并在pH=9时趋于稳定。结合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现,SES对Cd^(2+)和Zn^(2+)的吸附速率远远大于其解吸速率,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太湖表层沉积物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作用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对研究太湖固-液两相界面重金属的分配和污染水体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芳季雨珊柏娜李想刘颖
关键词:太湖吸附-解吸
ICP-MS研究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2+)和Cu^(2+)在样品上的吸附特性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的优化吸附条件不同,在各自优化吸附条件下,样品对Cu^(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88和0.13 mg·g^(-1);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样品对Cu^(2+)的吸附速率大于对Cd^(2+)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均属于优惠型吸附,且吸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可自发进行;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两个金属的解吸过程均符合Elovich方程,属于非均相扩散;在多离子竞争吸附-解吸实验中发现,样品对Cu^(2+)的吸附-解吸受到共存离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吸附和解吸的作用机理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对于分析重金属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固液两相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迁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制定研究区域针对性的重金属防控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左航陈艺贞陈建华郭阳王汝明方芳赵佳颖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
ICP-MS研究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分别对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S_3,S_4,S_(20),S_(22)采样点外过滤水中Cu,Ni和Zn元素含量最高。其重金属平均含量水平大小排序为:Zn>Ni>Cu>Cr>Cd>Pb。研究区域的I_i和I值均小于1,表明所有采样点五种重金属元素(Ni无标准限值)均处于清洁状态。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六种元素含量均超过当地背景值,其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Zn>Cr>Pb>Ni>Cu>Cd,其中S_(12)采样点(渔民生态园)六种元素含量最高,且它们具有最大的I_(geo),RI(327)和mPEC-Q(0.605),表明沉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分析的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Cd,Cu,Pb和Zn受电镀、冶炼工业生产及农业活动中化肥使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追溯太湖重金属来源、迁移规律、生物效应和综合治理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
方芳季雨珊李想柏娜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黄河流域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磷形态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同时模拟沉积物对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对照不同的评价标准,12个采样点中总磷(TP)含量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特别是S12采样点磷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TP、无机磷(IP)和钙结合态磷(HCl-P)之间及有机磷(OP)和铁/铝结合态磷(NaOH-P)之间分别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沉积物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对磷的赋存形态产生影响,OP和NaOH-P可能与As,Ni,Co和Pb有相同的污染源。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而磷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吸附。水相中离子浓度(KCl)小于0.02mol·L-1时,吸附作用占优势,反之,解吸作用占优势。水土比的增大会提高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另外,磷的解吸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扰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揭示了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吸附–解吸特征,为黄河甘宁蒙段水环境治理和磷负荷调控提供依据。
郭晨辉李和祥方芳季雨珊幸韵欣范昳冰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