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共产党
  • 8篇国共
  • 4篇渊源
  • 4篇理论渊源
  • 3篇人民
  • 3篇逻辑
  • 3篇民族
  • 3篇初心
  • 3篇出场
  • 2篇意蕴
  • 2篇政治
  • 2篇指向
  • 2篇治党
  • 2篇中华民族
  • 2篇自我革命
  • 2篇文化
  • 2篇历史演进
  • 2篇价值意蕴
  • 2篇价值指向

机构

  • 17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张文龙
  • 1篇李建军
  • 1篇王建华

传媒

  • 2篇新疆社科论坛
  • 2篇理论视野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决策与信息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共伊犁州委...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林区教学
  • 1篇思想政治课研...
  • 1篇语言与教育研...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同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与路
2025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培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过程,其核心在于深化和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与广泛认同。认同内化环节是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而认同内化的基础在于情感倾向认同、心理趋向认同和价值认知认同。以认同为逻辑起点,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依据和原则,以发挥认同作用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优势探赜其实现路径,以期实现高校思政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者之间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使命。
张文龙何绍坤
关键词:情感认同心理认同思政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渊源及价值指向被引量:2
2021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对我们党百年宏大历史场景中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与时代诠释。从理论生成的视角,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优良传统中追溯其出场的理论渊源;作为蕴含辩证关系的全新命题,需要紧紧围绕"江山—人民"的逻辑框架来进行深刻的话语阐释;需要把研究的镜头置于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坐标中剖析其理论意涵与价值指向。
张文龙李建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治疆方略内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治疆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阐发新时代习近平治疆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治疆方略明确了长期建疆的目标定位,坚持了团结稳疆的价值旨归,筑牢了依法治疆的法治保障,为新时代治理新疆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疆方略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张文龙王建华
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观的历史演进及其经验启示被引量:8
2021年
党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总体看法和具体态度。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演进的内在需要和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动彼此印证和相互推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将其置放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来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话语逻辑和演化规律;要在理论的不断生成和构建过程中彰显其鲜明品格和独特魅力;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获得历史启迪和经验启示。
张文龙李建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演进逻辑
马克思主义信仰视域下“三个务必”的出场逻辑
2023年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时代方位、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新期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深层动因。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规律而言,“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呼应和价值关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身份和使命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坐标体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三大规律”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牵引彰显;“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两大革命”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规约推进。因此,科学把握和系统考辨“三个务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加强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张文龙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与实践导向被引量:4
2020年
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图景,党的初心与使命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鲜明的历史特色、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追随党的初心与使命政治话语的演进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内容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理论逻辑出发,需从理论基石、文化根植和时代彰显剖析理论本身的传承和演进过程,从历史逻辑出发,必须要以历史的轴线为线索,将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置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对标党的初心与使命。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实践逻辑出发,需要顺应时代,在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去把握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时代意蕴。
张文龙刘娟李建军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
创新视野下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以通渭县乡村社火为例
2017年
社火是中国乡村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集民间信仰、体育、娱乐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在人们的平时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社火的研究,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俗、构建和谐乡村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张文龙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学理追溯、运行机理及价值指向
2024年
“赶考”作为中国共产党矢志复兴、接续奋斗所特有的精神状态和主动姿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的原始基因,清晰标刻出其“走向何方”的时代路标。洞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需深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系统追溯其理论源头;依托“为何考”“考什么”“谁应考”“如何考”“谁来评”的完整闭环逻辑框架,科学把握其运行机理;瞄准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逻辑坐标,深入探赜其价值指向。
李晨平张文龙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逻辑、内涵布展及价值旨趣
2024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范围思想文化激荡并基于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主题鲜明、体系完备、要素齐全、意蕴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出场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篇章。从理论出场的逻辑向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赓续与弘扬,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更是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与挑战的话语回应。从内涵布展的视角来看,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特征、文化自信是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层内核、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标追求。从价值向度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创造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实践遵循,为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张文龙李晨平
关键词:理论渊源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实践理路
2021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政治性与人民性、先进性与纯洁性、继承性与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理论综合体。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时代诉求,是优化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题中之意,亦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探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之钥,需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引导摆在首位,把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作为引擎,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把作风建设作为关键。
张文龙乔秀丽
关键词:政治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