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司法
  • 2篇悖论
  • 2篇系统论
  • 2篇法律
  • 2篇法学
  • 2篇法治
  • 2篇犯罪
  • 2篇犯罪治理
  • 1篇刑事
  • 1篇刑事司法
  • 1篇伊斯兰
  • 1篇治理模式选择
  • 1篇中国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公共性
  • 1篇社会系统理论
  • 1篇圣战
  • 1篇世界社会
  • 1篇思维
  • 1篇司法治理

机构

  • 8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8篇张文龙

传媒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人大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麦当劳与圣战:新型恐怖主义的悖论——对后9·11时代伊斯兰全球圣战的反思被引量:2
2016年
新型恐怖主义与旧式恐怖主义在理念、结构和运作上都大有不同。它的运作具有多元悖论的特征,并通过功能系统的沟通媒介实现悖论的展开。在滥用沟通媒介意义上,新型恐怖主义可以说是功能系统负外部性的产物。有效应对和治理这种负外部性,就需要增强功能系统抵制恐怖组织滥用其沟通媒介之能力。
张文龙
挑战与应对:犯罪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犯罪全球化表现在不同的维度,其对民族国家政治秩序和刑事司法体制形成了挑战。当代犯罪全球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对于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但它们也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在应对犯罪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只要深化刑事司法制度改革,通过加强犯罪治理制度的创新研究,积极参与全球犯罪治理的制度建设,就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并对人类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张文龙
托依布纳的社会系统理论与西方自由主义宪政批判——读《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被引量:4
2017年
在《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一书中,托依布纳提出了阴性政治与阳性政治的区分,对诸社会系统进行了二阶观察。他将卢曼的政治宪法学说延伸到政治之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由此形成了关于宪法社会功能的全新认识。通过分析全球社会宪治问题,托依布纳一方面突破了卢曼系统理论关于系统、编码与宪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发展全球法、反思部门法和批判诸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洞见。相较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宪政理论,托依布纳的社会宪法理论在方法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方面都更高一筹,他有效地解释了当代全球社会的宪治化实践,而且对西方自由主义宪政理论狭隘的政治理性维度、关于国家与社会二元论的偏颇预设、其所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等展开了新的理论批判。
张文龙
挑战与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犯罪治理
2016年
犯罪风险日益变成一个全球治理问题。全球犯罪风险既对世界各国人口和财产造成严重危险和侵害,也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刑事司法框架造成巨大挑战。同时,英美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霸权问题导致了新自由主义犯罪控制模式的全球扩散。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对全球犯罪治理的参与和回应,需要坚持保障人权、反对霸权的基本立场,通过升级理论和转变实践,做出一个世界文明大国的全球治理贡献。
张文龙
关键词:犯罪风险刑事司法世界社会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谁的治理,何种法治化?——基于深圳南山社区治理创新的考察被引量:24
2018年
近年来,"一核多元"治理模式被视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成果,但实质上这种新治理模式只是传统全能型治理的延伸和升级,以此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法治化,只会产生一种"翻新"的威权主义治理。在社会系统论视角下,社区多元民主治理的动力来自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这种分化的不足或者负外部性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公共性问题。社区社会公共性的发育,不仅需要多元民主治理结构的形成,而且还需要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多元民主治理结构的形成和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推进都需要社区社会公共性来支撑。社区治理法治化既是多元民主治理结构形成的重要机制,也是社区社会公共性发育的重要支柱。简言之,多元治理结构、社会公共性和治理法治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驾马车"。
张文龙
关键词:社会公共性
中国式邻避困局的解决之道:基于法律供给侧视角被引量:13
2017年
中国式邻避困局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错位的政企关系,二是权力扭曲的政社关系,三是责任缺失的企社关系。同时,在法律层面,中国城市社区邻避治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精细化的法律防控体系,二是过度依赖行政治理的力量,三是采取压制型法模式来应对邻避问题。破解上述中国式邻避困局的关键是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因此,需要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法律转型:从立法至上、行政主导的社会治理转变为多元主义、司法中心的社会治理范式,通过激活权利改变治理结构,构建精细化的法律治理体系,充分回应公民的权利诉求,从而降低邻避冲突的社会-政治风险。
张文龙
关键词:司法治理公民权利
捍卫“法的自主性”:语境、意义和悖论被引量:7
2021年
法的现代性及其法治理想要求捍卫法的自主性。在中国法学语境里,法的自主性犹如一项“斯芬克斯之谜”。围绕法治谜面,中国法学曾形成三次争论,分别是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之争、精英司法与民粹司法之争、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这三次争论分别在法律规则、司法运作和法律论证的不同层面触及法的自主性问题。不过,这些争论却一再遮蔽法的自主性问题。从系统论法学来看,法的自主性以法律系统的分出为前提。法律系统的分出包括三个维度:时间维度、社会维度和事物维度。时间维度指向法律运作的封闭性,社会维度指向法律制度的反身性,事物维度指向法律系统的同一性。因此,法的自主性以法律运作的封闭性、法律制度的反身性和法律系统的同一性为基础。当法的自主性摇摆在神话与现实之间时,这个问题就以悖论的方式呈现自身。对此,系统论法学提出了自我描述与异己描述的区分,并将其作为展开法的自主性悖论之条件。基于这个区分,法理论对法的自主性之描述,属于法律系统的自我描述。因此,面对法的自主性悖论,法理论必须承担去悖论化的任务。同时,这个任务揭示了法理论的功能就是反思和捍卫法的自主性。
张文龙
中国邻避问题研究的新视角:系统论法学——兼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思维
2019年
"邻避"一词,反映了公众对危害自己生活环境品质的公共设施或工业设施之态度。中国邻避事件涌现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邻避时代"。中国邻避运动兴起及其治理陷入一种以"抗议—压制"为基本框架的循环模式。针对邻避问题,中国学界研究"百家争鸣"。诸多理论视角虽然产生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各自的观察盲点。系统论法学以卢曼的系统论基本原理为基础,借由对社会诸系统的"邻避沟通"进行二阶观察,论证邻避困局的实质是一种"多元理性冲突";继而揭示法律系统如何可能破解邻避困局的难题;最后,基于系统论的洞见,阐释破解中国式邻避困局的新思维。
张文龙
关键词:法律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