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钢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常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在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评价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控制中小学生近视的实用效果。方法实验组353人,在普通戴镜基础上读写视近时换戴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对照组336人,只戴普通近视镜。观察二组1年后的屈光度变化,调查戴该近用镜的舒适情况。结果1年后的屈光度变化:实验组近视平均加深0.47(s=0.24)m-1,对照组近视平均加深0.83(s=0.25)m-1。前者比后者近视加深度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二组屈光度变化的差异也较大。实验组近视加深的学生集中在≤0.25m-1和0.50m-1,而对照组则集中在0.75m-1和≥1.00m-1,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近视加深程度有所控制。戴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的舒适率为92.4%,且对眼位、隐斜度、眼球运动均无不良影响。结论青少年学生在视近读写时戴调节集合功能代替式近用眼镜可明显减缓近视的加深,而且戴镜舒适、轻松,对眼睛发育无不良影响。
- 吴钢金汉珣
-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保健服务
- 近视学生的水平隐斜及屈光矫正对隐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了解近视学生同正常学生水平隐斜的差异,不同近视程度学生隐斜度的变化,屈光矫正对隐斜的影响。方法:采用隐斜仪(Maddox杆旋转三棱镜)测定825名青少年学生的远近隐斜度,比较近视与正常学生的隐斜发生率,再将近视学生按近视程度、矫正情况分类、分组,分别同正常学生进行隐斜度比较。结果:远外隐斜发生率:正常学生19.8%,近视学生28.8%;近外隐斜发生率:正常学生52.9%,近视学生64.7%。远隐斜均值:正常学生为1.97△;低、中、高度近视全体学生分别为1.76△,1.33△,-0.68△;矫正足度组分别为2.11△,1.75△,0△;不矫正组(低、中度近视)分别为1.29△,-0.78△。近隐斜均值:正常学生为-0.67△;低、中、高度近视全体学生分别为-2.43△,-3.02△,-5.71△;矫正足度组分别为-1.20△,-2.28△,-4.06△;不矫正组(低、中度近视)分别为-3.28△,-5.06△。近隐斜度产生显著差异的屈光度界线有两处:(1)-0.75~-2.00D,(2)-6.00D;矫正足度后仅有一处:-3.00~-6.00D。远隐斜度产生显著差异的屈光度界线有一处:-3.00~-6.00D;矫正足度后消失。结论:近视学生比正常学生外隐斜显著增多。学生近视如不矫正或矫正不足,对近隐斜度的影响在低度近视就已非常显著,对远隐斜度的影响是近视程度越高影响越大。
- 金汉珣施国荣郭晓健吴钢
- 关键词:隐斜视近视眼屈光矫正青少年学生
- 常州市青少年学生隐斜现况及其与屈光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金汉珣施国荣吴钢
- 关键词: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