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虹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悬吊防护屏位置对操作者所受剂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悬吊防护屏位置的变化对第1及第2术者位置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常用的足位、右足位、头位、左足位、左侧位、左头位、右侧位7个体位,经桡动脉途径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曝光采集。测量高度取125及155 cm,在不同采集体位时,用剂量仪测量不同悬吊防护屏位置时第1及第2术者位置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并比较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对于第1术者只在左足位测得有效剂量率值,且悬吊防护屏靠近患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靠近术者时(t125=46.9,t155=4.1,P〈0.05);第2术者在足位、右足位、左侧位、右侧位悬吊防护屏靠近术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靠近患者时(t125=11.9、24.4、11.2、2.7,t155=16.1、2.8、14.4、28.8,P〈0.05);在头位、左足位、左头位时吊防护屏靠近术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低于靠近患者时(t125=-4.3、-2.4、-80.4,t155=-10.2、-6.7、-152.6,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悬吊防护屏位置的变化能引起操作者所受剂量的改变,但是不同体位时悬吊防护屏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操作者所受剂量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投照体位合理应用悬吊防护屏,以有效减少操作者所受剂量。
- 王智廷郑翔叶虹闻彩云黄伟剑曹国全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辐射防护
- 药护协同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践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药护协同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0)和协同管理组(n=50),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协同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护协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入院后明确诊断至开始溶栓时间、冠脉有效灌注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协同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48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协同组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2h、24h、48h、7d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护协同管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至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有效灌注,减少48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心功能恢复。
- 金枝滕智敏豆娟曹艳君叶虹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心脏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