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艳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茵陈
  • 3篇茵陈蒿
  • 3篇茵陈蒿汤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药效
  • 1篇药效部位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一测多评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栀子
  • 1篇五味子
  • 1篇西红花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通大学

作者

  • 4篇窦志华
  • 4篇陈霞
  • 4篇冯艳
  • 3篇候金燕
  • 3篇罗琳
  • 3篇陆群
  • 2篇宣东平
  • 2篇顾薇
  • 1篇缪应祥
  • 1篇乔进
  • 1篇安莉萍
  • 1篇陈敏
  • 1篇刘青青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PLC-DAD测定茵陈蒿汤中儿茶素、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DAD测定茵陈蒿汤中儿茶素、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儿茶素检测波长202nm,绿原酸检测波长330nm,西红花苷Ⅰ,Ⅱ检测波长440nm。结果:儿茶素、绿原酸、西红花苷Ⅰ,Ⅱ分别在0.18-0.9(r=0.999 8),0.062 4-0.312(r=0.999 9),0.441-2.205(r=0.999 9),0.023 52-0.117 6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6%(RSD 1.8%),99.07%(RSD 1.8%),97.41%(RSD 1.9%)和98.46%(RSD1.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茵陈蒿汤中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候金燕罗琳窦志华冯艳陆群宣东平陈霞顾薇
关键词:茵陈蒿汤儿茶素绿原酸
茵陈蒿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共有峰归属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茵陈蒿汤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和指认。方法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8nm和440nm。测定10批茵陈蒿汤样品指纹图谱,建立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各组方药味及对照品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比对,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和指认。结果 238nm和440nm下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分别≥0.931和0.951;238nm下标定共有峰56个,其中24个来源于大黄、27个来源于栀子、4个来源于茵陈、1个为栀子和茵陈共有。来源于大黄的10个成分被指认,另有8个和2个成分分别具有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来源于栀子中的4个成分被指认,另外10个、1个和3个成分分别具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西红花酸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似物的紫外吸收特征;来源于茵陈和栀子共有成分被指认为绿原酸;来源于茵陈的2个成分具有绿原酸类似物的紫外吸收特征;440nm下标定共有峰32个,其中16个与238nm下为同一成分,另外16个新成分均来源于栀子,且均具有西红花酸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结论该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对茵陈蒿汤进行成分分析,为该方剂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窦志华罗琳候金燕刘青青陆群陈霞冯艳
关键词:茵陈蒿汤茵陈栀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被引量:33
2014年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ichrosphere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7am。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与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2批五味子中6个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09~1.62μg(r=0.9999)、0.0408~0.7344μg(r=0.9999)、0.0208~0.3744μg(r=0.9999)、0.0242—0.4356μg(r=0.9999)、0.0532—0.9576Ixg(r=0.9999)和0.0258—0.4644μg(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五味子质量评价。
窦志华安莉萍陈敏缪应祥乔进陈霞冯艳
关键词:五味子一测多评木脂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茵陈蒿汤保肝退黄药效部位筛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初步筛选茵陈蒿汤保肝退黄药效部位。方法茵陈蒿汤煎煮提取,水煎液(A)分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分别达到20%和60%,取20%乙醇沉淀部位(B)、60%乙醇沉淀部位(C),最终的上清液回收乙醇(D),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观察A、B、C、D对模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及总胆汁酸(TBA)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并根据病理分析赋值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D部位组大鼠血清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病变明显改善,病理改变赋值显著下降(P<0.01),其余各部位组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赋值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茵陈蒿汤具有一定的保肝退黄作用,其药效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水煎液的60%乙醇沉淀的上清液部分。
窦志华罗琳候金燕冯艳陆群宣东平陈霞顾薇
关键词:茵陈蒿汤药效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