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微生物转化六溴环十二烷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类包含多种异构体的阻燃剂,在环境中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健康威胁.HBCDs可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途径而被转化和降解,其中,微生物降解是清除HBCDs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提供生物修复HBCDs污染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微生物转化HBCDs的研究进展.目前发现的HBCDs脱溴功能菌中,好氧菌株如Sphingobium chinhatense IP26和Pseudomonas sp. GJY可通过水解脱溴、消除溴化氢和还原脱溴途径将HBCDs转化为低溴化的醇类和(或)环烯烃;厌氧微生物如Dehalococcoides mccartyi 195通过还原脱溴途径将HBCDs转化为低溴化环烯烃. HBCDs在厌氧环境中降解较快,其原因与HBCDs在化学、物理和厌氧微生物转化过程中均可作为电子受体的性质相关.另一方面,由于HBCDs包含α-、β-和γ-HBCD等多种异构体,微生物转化HBCDs的过程普遍存在着立体、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源于脱卤酶和异构体的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选择.微生物转化HBCDs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菌与其脱卤酶的异构体选择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微生物转化带来的具有多种异构体的低溴化产物的生态毒理评价;将HBCDs高效降解菌应用于环境修复的过程中,菌群结构、功能基因、脱溴产物及其归趋等需深入探索;厌氧环境下HBCDs的降解更快,可作为HBCDs污染修复的一个切入点.
- 余飞胡忠
-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微生物降解脱溴
- 黄连素对3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文章研究了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了黄连素对病原菌菌体形态和生长曲线的影响,并以此解析黄连素对这3种致病菌的抑制特点和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91 mg.mL-1和0.391 mg.mL-1、0.391 mg.mL-1和0.781 mg.mL-1、0.781 mg.mL-1和1.563 mg.mL-1,说明黄连素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同步结果显示,1.00 mg.mL-1黄连素不仅会严重破坏致病菌的菌体形态,而且使致病菌的迟缓期延长2~7 h,这暗示黄连素可能通过影响致病菌的细胞结构和生长繁殖来达到抑菌的效果。由此可见,黄连素在防治水产类细菌性疾病上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 谢丽玲赵水灵余飞成凯朱炎坤张勇
- 关键词:黄连素水产动物致病菌抑菌作用
- 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及抗MC-LR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以及铜绿微囊液MC-LR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黄连水提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喂鲢鱼,检测鲢鱼的肠道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和肝脏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 GST及其底物谷胱甘肽GSH)活力以及铜绿微囊藻受到抑制后藻毒素MC-LR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普通水体中饲养,喂药组和对照组各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入铜绿微囊藻藻液饲养24 h后,脂肪酶活力升高,淀粉酶活力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但胃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与对照组肠道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鲢鱼肝脏GSH和s GST活力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120 h,黄连水提液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降低了82.4%,空白组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增加了39.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在铜绿微囊藻环境下,黄连可诱导显著增强鲢鱼肝脏去毒酶活力,在富含铜绿微囊藻的水体中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的生存能力有所提高。
- 韩光耀毕潇余飞孔德红朱炎坤周亮谢丽玲
- 关键词:黄连MC-LR消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