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晶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中尺度
  • 2篇降水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条件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散度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水汽通量散度
  • 1篇统计特征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过程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强降水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指标
  • 1篇夏季

机构

  • 9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9篇伏晶
  • 2篇王宝鉴
  • 2篇王勇
  • 2篇刘维成
  • 2篇李照荣
  • 2篇石延召
  • 2篇车玉川
  • 1篇段海霞
  • 1篇傅朝
  • 1篇狄潇泓
  • 1篇谭丹
  • 1篇叶培龙
  • 1篇孔祥伟
  • 1篇刘新伟
  • 1篇朱蓉
  • 1篇李江林
  • 1篇黄玉霞
  • 1篇刘抗
  • 1篇李晓霞
  • 1篇周晓军

传媒

  • 4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hPa的大,在南疆盆地,地面至700hPa的水汽通量值比700~200hPa的大,水汽通量在600~450hPa之间比较丰富;(2)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对降水落区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除甘肃河西地区外,其他地区低层(700hPa以下)和高层(700hPa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呈反位相分布。(3)近1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风带在青藏高原西侧分为南北两支所携带的水汽、孟加拉湾的水汽随西南风输送以及西风带爬上青藏高原沿高原南边输送,而造成整层水汽通量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风带输送水汽能力的大小。(4)近10年西北地区整层水汽通量呈线性增加,整层水汽通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可以指示地面降水的年变化趋势。(5)西北地区近10年夏季水汽来源主要以经向输送为主,纬向水汽通量对于西北区水汽净收支起决定作用。
李江林李照荣杨建才石延召伏晶
关键词: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2009年1月21~23日西北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冷空气路径属西北偏北型,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正涡度输送对寒潮爆发有一定的作用;冷平流强度强,从温度平流的垂直结构来看,冷平流中心在700 hPa,冷空气主要集中在底层;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6 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李文莉宋琳琳伏晶
关键词:寒潮
2010年7月下旬甘肃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对2010年7月26~31日出现的甘肃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中层大陆高压、低层高原暖脊、地面热低压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青藏高压季节性北抬与东移,为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青藏高压与大陆高压相互叠加形成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由其引起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高原暖脊和地面热低压发展东移引起的地面气温上升,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另外,大气湿度小,上层辐合、低层辐散、强反气旋环流并伴有下沉运动的空间动力场结构是这次持续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刘世祥王锡稳刘抗车玉川石延召伏晶
关键词:持续高温
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报被引量:7
2011年
风电往往与常规电源不同,具有很大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大容量的风电接入电网将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对风电场的风力进行短期预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报。通过模拟发现,逐时风速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反应出风速的变化、大小及趋势。模拟与实况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可以满足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的服务要求。
张铁军朱蓉李照荣李晓霞伏晶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
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高原边坡一次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小时区域站、高空站、逐小时风云2E卫星、NCEP再分析数据资料以及WRF数值模式,选取2018年8月1-3日降水天气过程,分析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发生在高原边坡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8月1-3日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切变线,1日和2日分别为此次降水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降水阶段期间高原切变线由横切变线转为竖切变线;(2)在高原边坡,与横切变线引起的降水相比,竖切变线更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3)强降水发生时,竖切变线激发的TBB值比横切变线的TBB值低10~20 K,且TBB低值刚好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间段相对应;(4)数值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强降水发生阶段,竖切变线的垂直速度、水汽含量、不稳定能量垂直梯度均表现为快速增强,且增强的幅度明显大于横切变线的对应物理量;此外,降水强度的变化与垂直速度上升高度、不稳定能量垂直梯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刘新伟叶培龙伏晶段海霞杨晓军
关键词:降水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相态预报指标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2003-2013年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 a甘肃省雨雪转换的时空分布特征,获得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相态转换的温度预报组合指标,结果表明:(1)雨雪相态转化主要发生在过渡季节的春季和秋季,占总次数的83.5%,空间上有三个高发区。(2)相态的转换发生在高原槽东移产生降水的环流形势下,通常500 h Pa冷平流清晰并沿西北、西方、北方等3条路径影响甘肃。当沿西北路径移动时,高原槽主体深厚,冷平流强度最强,河东大部发生雨雪转换,当沿西方路径移动时,高原槽浅且位置偏南,北方冷空气较弱,仅高原边坡、陇中及陇东中南部出现转换。(3)T_(地面)>3.0℃、T_(地面)<-1.0℃、-1.0℃
黄玉霞王宝鉴肖玮伏晶谭丹彭筱
关键词:温度指标冷平流海拔高度
SWAN和甘肃省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在岷县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介绍了临近预报系统(SWAN)和甘肃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的产品特征及其在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SWAN系统表明,在强回波影响岷县期间,监测到最大反射率因子达到50 dBZ以上,其对应的高度为9 km;风暴体内垂直积分含水量和回波顶高的极值分别达到15 kg/m2和18 km,表明风暴在影响岷县期间发展旺盛;TITAN风暴产品也较为准确地预测了风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定量降水预报产品QPF对本次过程的降水落区预报较为准确,但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总体来看,SWAN系统在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监测预警功能。甘肃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在云图、雷达、自动区域站的多资料融合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暴雨云团加强显示、降水估测等功能都对强对流风暴有很好的监测预警作用。
王勇王宝鉴刘维成伏晶周晓军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近10a甘肃沙尘暴统计特征及3·9沙尘暴天气特征对比分析
统计了近10a来甘肃省发生的沙尘暴过程,给出了甘肃省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 1&#176;&#215;1&#176;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9日甘肃大范围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
王勇狄潇泓孔祥伟伏晶车玉川
关键词:沙尘暴NCEP资料中尺度分析
应用FY卫星产品分析陇东半干旱区特大暴雨事件云特征
2022年
降水与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强对流云特征,对降水机理分析、降水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甘肃陇东出现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多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本文基于FY-4A、FY-4B静止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AGRI)数据,FY-3D极轨卫星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WHS)和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MWTS)融合产品,分析此次特大暴雨事件中云宏微观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及大气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暴雨云系的云顶类型为过冷水云、混合云、不透明冰云和多层云等,发生强降水的云顶类型以不透明冰云为主,云顶高度达14 km以上;暴雨云系云体深厚,主要为小粒径冰云且伴有强烈上升气流。(2)此次暴雨事件存在对流云团新生、合并及加强过程,对流云团稳定维持是导致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降水与云顶相当黑体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及其变化的关系密切,TBB低值区对应强降水,且强降水发生前TBB迅速下降。(3)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表现出浅层对流不稳定的特征,中低层强烈增湿是对流不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低层绝对湿度的差异造成了不稳定条件及降水量级的差异。
李晨蕊伏晶刘维成王基鑫王一丞傅朝郑新
关键词:强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