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茜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营养化
  • 1篇有机质
  • 1篇水体
  • 1篇太湖
  • 1篇太湖北部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微囊藻
  • 1篇富营养化
  • 1篇氨基酸

机构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淄博市环境保...

作者

  • 1篇朱元荣
  • 1篇汤智
  • 1篇王焕华
  • 1篇于茜
  • 1篇谭伟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铜绿微囊藻培养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有机质的贡献被引量:8
2016年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衰亡过程中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及其组成特征的变化,探讨藻类产生的氨基酸和有机质对湖泊水体中有机质、TC(总碳)及DTN(溶解性总氮)的贡献.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对水体中TC、DTN、TOC(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3%~37%、46%~93%和46%~83%;在衰亡期,水体中难降解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摩尔浓度(c)为60.4μmol/L,显著高于同时期易降解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摩尔浓度(40.9μmol/L);c(D-氨基酸)/c(L-氨基酸)由初始的0.28降至0.09,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至衰亡期间,水体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逐渐降低.研究显示,在水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降低的同时,氨基酸摩尔浓度逐步增加,因此大量未降解的氨基酸沉积下来成为水体有机质来源之一.
于茜朱元荣王焕华汤智宫蓓蓓谭伟强
关键词:有机质铜绿微囊藻氨基酸富营养化太湖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