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超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代谢障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雄激素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中层厚度
  • 1篇综合征
  • 1篇龄期
  • 1篇卵巢

机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郭雪桃
  • 2篇杨嘉琦
  • 2篇周梦
  • 2篇韩超
  • 1篇薛丽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育龄期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征及代谢异常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总结育龄期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患者342例(所有患者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年龄19~34岁,纳入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性激素、血脂、血糖、胰岛素释放等代谢指标,根据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体征分为高雄激素组和非高雄激素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的差异。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342例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体征检出率分别为46.8%(160/342)、26.3%(90/342),高雄激素组与非高雄激素组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分别为97.6%、99.2%,2组腰围、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提示腰围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2.968;体质量指数、腰围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24,0.068。结论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几乎100%,伴高雄激素PCOS患者腹型肥胖风险增加,排卵障碍风险增加可能与LH/FSH比值增加有关,而代谢异常与雄激素水平关系不密切。伴高雄激素PCOS胰岛素抵抗与腹型肥胖、肥胖有关。
杨嘉琦郭雪桃周梦韩超薛丽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代谢障碍
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斑块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妇女的颈动脉斑块情况,探讨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中,纳入40~55岁、有子宫及至少一侧卵巢、从未接受过绝经激素治疗的妇女,共224例,按照STRAW+10分期法,分为生育晚期组(53例)、围绝经期组(70例)、绝经后期组(101例)。彩色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分为正常组(164例)、IMT增厚组(27例)、斑块形成组(33例)。比较各组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基本情况;比较不同生殖衰老阶段组的颈动脉异常情况;分析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育晚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3组的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绝经后期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于前两组[1.41(1.14~1.95)与1.04(0.77~1.50)、1.21(0.87~1.55)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前两组[1.40(1.26~1.69)与1.55(1.36~1.88)、1.47(1.31~1.86),P﹤0.05]。虽然绝经后期组的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比例[16.8%(17/101)和15.8%(16/101)]高于生育晚期组[7.6%(4/53)和13.2%(7/53)]和围绝经期组[8.6%(6/70)和14.3%(1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绝经期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比例[70.0%(7/10)]高于生育晚期组[14.3%(1/7)]和绝经后期组[25.0%(4/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有舒张压、年龄和LDL升高,OR值分别为14.397、4.948和3.209;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有TG、年龄和LDL升高,OR值分别为4.375、3.979和3.575(P值均﹤0.05)。结论随着绝经进展,妇女的TG和HDL等血脂指标水平发生改
周梦郭雪桃丛新茹杨嘉琦韩超
关键词:绝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