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虎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合金
  • 2篇电子封装
  • 2篇预烧
  • 2篇预烧结
  • 2篇致密
  • 2篇致密度
  • 2篇球磨
  • 2篇热沉
  • 2篇合金板
  • 2篇合金板材
  • 2篇封装
  • 2篇高能球磨
  • 2篇板材
  • 1篇原位制备
  • 1篇铜合金
  • 1篇组织及性能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强化
  • 1篇弥散强化铜
  • 1篇弥散强化铜合...

机构

  • 5篇北京有色金属...

作者

  • 5篇林晨光
  • 5篇崔舜
  • 5篇李增德
  • 5篇雷虎
  • 3篇周增林
  • 2篇李明
  • 1篇燕鹏
  • 1篇陆艳杰
  • 1篇康志君
  • 1篇胡晓康

传媒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总结了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平面层状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其在平面(x,y)方向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导率,其中热导率最高可达370W·m-1·K-1;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对比分析,指出热压复合和轧制复合是Cu/Mo/Cu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雷虎崔舜周增林康志君林晨光李明李增德
关键词:层状复合材料
一种钼铜合金箔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钼铜合金箔片及其制备方法,钼铜合金箔片厚度为0.1~1.0mm,钼相和铜相呈短纤维状均匀分布,铜相之间相互搭接。铜为20wt%~50wt%、余量为钼的钼铜合金箔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粉末高能球磨处理后经压...
李增德雷虎林晨光崔舜
文献传递
一种钼铜合金箔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钼铜合金箔片及其制备方法,钼铜合金箔片厚度为0.1~1.0mm,钼相和铜相呈短纤维状均匀分布,铜相之间相互搭接。铜为20wt%~50wt%、余量为钼的钼铜合金箔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粉末高能球磨处理后经压...
李增德雷虎林晨光崔舜
文献传递
Mo-30Cu合金轧制变形组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Mo-30Cu合金板材,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轧制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轧制变形后的组织进行观察,并采用维氏硬度计对经过不同道次变形量的材料进行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轧制变形性能及组织演变。研究发现,热轧温度为900℃、变形量达到50%时,板材试样轮廓清晰,Mo颗粒被压扁拉长,呈椭球状,烧结态组织转变为变形组织。总变形量为98%的Mo-30Cu合金箔材组织中,Mo相与Cu相均被压成纤维状,两相成均匀层叠分布,Mo层与Mo层、Mo与Cu层间界面清晰,彼此结合紧密。Mo-30Cu合金的轧制变形行为分为3个阶段:总变形量小于50%时,Mo颗粒在Cu相中滑移及Cu相变形;变形量介于50%~90%时,Mo相和Cu相协调变形;变形量大于90%时,Mo相变形。经热轧变形后的Mo-30Cu合金,当冷轧变形量为0%~25%时,由于加工硬化,维氏硬度呈直线上升;当冷轧变形量大于25%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钼骨架和铜相逐渐变形形成纤维组织,位错密度的增长趋势逐渐减弱,加工硬化效应也会逐渐低于线性增长规律,同时晶格畸变能增加,产生变形热效应,促使材料中产生回复过程,材料的硬度增加缓慢。
雷虎崔舜林晨光李增德周增林胡晓康
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被引量:25
2011年
弥散强化铜具有高强、高导、耐热的特性,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类铜合金。比较了原位与非原位制备弥散铜的性能,总结了影响弥散强化铜性能的因素,综述了目前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原位方法制备弥散铜,最后介绍了弥散强化铜的应用领域。
燕鹏林晨光崔舜周增林李明陆艳杰李增德雷虎
关键词:弥散强化铜原位制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