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龙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就业
  • 2篇产业转移
  • 1篇一体化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就业
  • 1篇失能
  • 1篇区际产业转移
  • 1篇区域产业转移
  • 1篇联立方程
  • 1篇联立方程模型
  • 1篇门限效应
  • 1篇教育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 1篇京津冀一体化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老年人健康
  • 1篇互动关系
  • 1篇加成

机构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陈龙
  • 3篇张力

传媒

  • 1篇新视野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教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教育和健康是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形式,现有大多数研究已经证实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鲜有文献研究教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Logit方法研究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同时用结构方程模型全面检验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老人,健康水平更高。教育对健康的正向影响,在非农业户口群体中表现较大(相较于农业户口)。文章考虑到老年人中的失能老人群体,发现较高的教育水平降低了老年人的失能概率,初中教育以上的老人群体失能概率明显低于小学教育及以下的老年人。研究发现教育通过心理状态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我国老龄化的背景下,应重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注重健康干预政策的实施与使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张宝顺于林月陈龙
关键词:教育健康老年人失能
单向促进还是双向加成——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作用、互动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两者之间就业互动关系对经济新常态下稳步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包括制造业就业方程和服务业就业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基于1997—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关系以及经济系统外生变量对其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以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的单向促进作用为主,服务业对低端制造业存在的不显著挤出效应很可能是造成服务业无法带动制造业总体就业的主要原因。(2)细分门类上,由于低端制造业对用工成本变动更为敏感,导致就业互动关系仅表现为其对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单向促进作用,而中高端或高新技术制造业与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加成作用。(3)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的扩大和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增加制造业就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则促进服务业就业;相反,资本有机构成、地方保护主义的提高会分别降低两者就业。(4)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关系在空间区域上存在互补性。有鉴于此,应当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统筹规划,通过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区域互补性实现全面扩大就业。
陈龙张力
关键词:制造业就业服务业就业联立方程模型
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关联与就业技能结构被引量:2
2022年
构建区际产业转移对就业技能结构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基于资本和技术空间流动的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采用1997-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区际产业转移与空间关联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高技能就业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本地区高、中、低技能就业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周围地区低技能就业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看,转出地和转入地高、中、低技能就业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转出地高、低技能就业和转入地中等技能就业分别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细分转入地后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就业技能结构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显著;相比之下,对西部地区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技能结构双重优化,应进一步扩大区际产业转移规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升劳动者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建设投资力度。
陈龙魏诚一
关键词:区际产业转移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被引量:6
2015年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区域间的人才合作开发和优化配置是推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尽管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高,但仍面临求职地域过于集中、专业相关度较低和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北京"虹吸效应"明显、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错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和信息流通障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创新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思路:一是根据京津冀的定位和产业布局整合资源,为提高津冀两地的人才承载能力打下基础;二是加强京津冀区域间的"产学研"合作,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和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京津冀统一开放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
于林月张力陈龙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区域产业转移与就业技能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2021年
产业转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出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199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和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转移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转移对高、中、低技能就业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技能就业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高技能就业增加主要源自于产业转移引起的技能需求上升,而中、低技能就业的增加源自于产业转移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受到产业协同集聚度的门限效应影响。相比之下,无论是产业转出地还是转入地中等技能就业获益最大,高技能就业次之;受制于协同集聚水平,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低技能就业影响不显著。此外,中等技能就业在结构上对产业协同集聚更为敏感。就东部地区而言,当协同集聚度低于某一水平时,中高和中低技能就业呈现互补式增长;进入中间区段后,中高技能就业增长会挤出中低技能;之后协同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转移会同时抑制两部分就业的增加。而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中低或中高单一技能层次的就业存在促进作用。
陈龙张力
关键词:区域产业转移门限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